那些失败的产品,致命的原因可能是这五个

  产品销量不行,是谁之过?是市场太小,产品不行,还是营销不给力?也许各方面都有困难,都需要改善,可是方向调整了一轮又一轮,韭菜割了一茬一茬,如果没有找到问题最大的症结,结局注定还是失败。产品的过程,概况起来说就是做出来、卖出去、用户变现三个步骤。一款产品特别是硬件类产品,只有卖出去能赚到钱才可以谈论成功,特别是对创业型团队而言,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但决定产品销量的,往往不是产品的技术有多先进,功能有多酷,外观有多新奇,而是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产品的价格是否能满足下游渠道及零售商的要求。1.闭门造车,罔顾用户需求做产品一般有两种思路:(1)现有某种资源或者掌握了某个技术,然后认为这里存在刚需。做一款这样的产品,一定会有市场,所以赶紧把这个产品做出来然后去卖吧,预计产品的毛利在40%左右,低于30%毛利的产品不做;“拿着锤子找钉子”,强调的是自身的资源,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资源把产品做出来,然后找销售进行推销。这种思维推演下去就是做很多产品,招很多人j建渠道、跑市场,如果出了问题,那肯定是那个环节的管理或者那些人出了问题。(2)用户有这个问题,调研数据显示用户在这方面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这么做,可以保证零售商有40%的利润空间,且市场上无同类产品,我们要尽快把销量做出来,利润低点也没关系。强调的是什么产品更能解决用户问题,更有市场。这是一种用户导向的思维,拷问自己以什么方式、什么技术、什么产品形态和渠道满足用户的需求。当出了问题,首先反思产品用户是否有必买的理由,产品的价值是否支撑得起这个售价?以及产品是不是缺乏竞争优势。我们讨论需求的时候,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将自己的痛点等同于市场的普遍需求,把用户表层的问题等同于产品的核心价值。因为我怎样,所以我们做这个产品。因为我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做这样的产品卖给用户帮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肯定有市场。很多需求之所以变伪,就是因为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每个地方都有问题,都可以装上自己的产品。可是,很多时候,不是“产品”做的不好,而是没用,没办法用。任何时候,最重要的是让用户看到你的产品,一定能够说出愿意花真金白银掏钱买的理由。2.拎不清的成本,一笔糊涂账影响产品定价有三个因素:商家追求的利润空间;用户可接受价格;产品研发营销成本。对硬件产品来说,除了本身的BOM成本,还会运输、仓储、良率等因素带来的成本。当你的产品需要通过渠道分销,价格就必定层层加码,作为厂商必须为渠道商预留“足够打动人心的利润空间”,然后你就经常看到一个诡异的现象,同样的产品,互联网公司可以定价99元,而你定价、可能都玩不转。对创业型团队而言,如果是新品类的产品,必须找到一个用户可接受的价格区间。对内,必须死磕每一分钱的成本,努力通过各种设计、技术、管理层面的创新去大幅降低成本;对外,你需要有一个“让渠道商多赚钱”的心,而不是去眼红渠道商的利润空间超过你。相比一时的销售额数字,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tmingy.com/qlxyby/17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