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山东五大经典景点导游词4万5千字

 

泰山风景区导游词

这里是步行上山路的起点,这里有个“0”的标志碑,从这里一直到南天门有级台阶,这个数字非常吉利,意思是预祝登山的朋友一切顺利。这条路大约有10公里的路程,从这里登到南天门大多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里就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明清的时候山西的盐商经常在这里集合,他们与关公是老乡并把他视为幸运之神,于是就把他供奉在这里,原来称山西会馆,现在改为关帝庙。

前面这座石坊就是一天门,泰山有三座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这是一座跨道式石坊,明创建,“一”是万物的起点,就是说跨过这道门,就算跨进了天界的大门。根据泰山学者的考证:《西游记》就是以泰山为样板儿创作的。

这旁边有明杨可大题刻的“天下奇观”和孙价题刻的“盘路起工处”。

前面这座四柱三间门式牌坊上刻“孔子登临处”,是由明嘉靖三十九年山东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创建。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处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而创建的,旁边这棵紫藤,传说是何仙姑来登泰山坐在这里宽衣解带休息,走后却把腰带落下了,就变成了这棵紫藤。

坊的东侧有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应具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西侧还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阴有明代人书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相传道人带着它可驱鬼怪、治百病。西边还有清代嘉庆初年泰安知府金启撰书的《泰山种柏树记》碑,记载他于嘉庆初年率领各县官民从红门宫至升仙坊,共植柏树株。在坊前台阶之上的两侧,放置着形似碌碡的圆柱体大石磙,还戴着一顶荷叶帽,传为“泰山镇”,是镇山之宝。

再往后是双柱式“天阶”坊。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年建。意思是这条登山的阶梯,就是登天的台阶,登天当然很苦了,也就是告诉咱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这就是红门宫,之所以称之为红门,是因为在他西侧的大藏岭上有两块红色的形状像门的岩石而得名,他的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家的碧霞庙,后来便佛道合一了。

过了红门宫这个院落就是小泰山,原来在这里有块巨石形似泰山,所以就名为小泰山了,为的就是方便年老体弱不能登上山顶的人进香而建的。

红门宫后有清代和民国年间所立的“合山会记”碑等26块,记载着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西边碑墙上镶嵌着清代光绪八年即公元年任道熔所书刻的《修泰山盘路碑记》,俗称“泰山之碑”。碑文中说:去泰山顶40余里,级。您还可以看到在碑的上面压着很多石块,这是泰山一带的民俗,叫做“压子压福”。每当农历三月或九月,大家还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头上带着树枝或带着花,意思是:头上戴朵花,媳妇来到家;头上戴个枝,回家抱孙子。

从红门宫往前走约米处,沿野径下行就是中溪内的小洞天。深涧内巨石如屋,平面有10余平方米,厚1.5米,南侧刻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应甲题、范广书“小洞天”三个大字。东侧有圆柱形巨石横卧,断面西向,上有“醉心”二字。石前断崖层叠,横瀑飞流,自北向南有柳条、饮马、石峡三个碧绿的水湾。醉心石两侧谷底到处是圆柱形黑色花岗岩巨石,横断面向内,层层包裹,酷似枯木年轮,称为“黑石埠”。这是发育在17亿年前元古代时期的环状节理杂岩,为“涡柱构造”,俗称“汽油桶结构”。对于它的构造成因及发育历史是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新课题,在国内首次发现。这里清溪碧潭,茂林涧草,森森蔓蔓,清净幽深。仰视西崖盘道,行人如在画里,终日不绝,别有洞天。从小洞天到万仙楼的中途,在西崖上刻着“勇登仙境”四个字,下面就是龟洞。相传在明朝,泰安有一个贪官在调离泰安时,为了掩盖罪行,就让人们给他树碑立传。当他将龟和碑将要运到万仙楼时,游人无不唾骂,石龟感到万分羞耻,于是将背上的石碑甩进了溪谷内,自己就钻进了石洞里。

三义柏,是根据《三国》中桃园三结义而命名的,这边有一座大型石刻浮雕,建于年,是为纪念泰山林场建场50周年而建的,建国前泰山的古树残木仅有余公顷,现在扩大到了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90年代初被评为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和全国国有林场一百佳。

前面就是万仙楼,又叫望仙楼,明代万历四十八年即公元年创建,后来多次重修,年翻修。它是跨道门楼式建筑,下层为拱形门,门额题“万仙楼”;上层有正殿三间,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面是重檐步廊式。楼上原来祭祀着王母娘娘,两侧配以列仙,所以又称王母殿,后来增加了碧霞元君,民国年间塑像全部毁坏。

据传这里是王母娘娘召集泰山万仙聚会的地方,泰山管理部门于年在楼上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塑造了位神仙和众多的异兽亭台等,集宗教传说、泰山神话、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的墙根四周镶嵌着明代朝山进香碑63块。古人都说:“泰山的神最多,济宁的货最全。”为什么泰山的神最多呢?这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有关。他俩人的儿子叫白氏郎,儿时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每次都有一位老爷爷背他过河说:“我是天上派来的保护神,将来你就是一国之君。”白牡丹知道此事后,每天做饭都敲着灶王爷的头喋喋不休地说:“等我的儿子当了皇帝后,我就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把此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防止白牡丹的残暴,决定在来年的七月七派雷公拔掉白氏郎的御牙和全身的龙筋。吕洞宾一听慌了手脚,就到下界偷偷地告诉了儿子,并一再嘱咐:“到这天你可千万不要开口说话,虽然做不了皇帝,但还有御牙呢!”白氏郎照此办理后终于保住了御牙,他恨透了天下所有的神仙,便手拿宝葫芦狠狠地说:“可恶的灶头王,快到我的葫芦里来吧!”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化成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于是他手提葫芦走遍九州大地,见庙就进,见神就收,最后来到泰山准备收泰山老母。这时泰山老母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变成一位白发老人,一手提水壶,一手提饭篮,迎着白氏郎来到十八盘。白氏郎又渴又饿,就跪下来要饭吃,老人说:“这是给我儿子吃的,你要想吃除非叫我三声娘。”白氏郎无奈,就连连叫了三声娘。当他来到元君庙要收泰山老母时,却听到大喝一声:“大胆我儿,你竟敢来装你娘!”白氏郎一惊,就把宝葫芦摔到了地上,顺着十八盘一直滚到山下。所有的神仙都跑出来了,见庙就进,见洞就钻,一直滚到万仙楼,但是还有一些神仙没有找到地方,就都居住在这里了。

在楼洞背阴镶嵌着石碣,额书“谢恩处”。传说古时候香客登泰山归回后到此叩头,感谢碧霞元君保佑一路平安;又传古帝王登泰山时,地方官员送驾至此而止,众官员便叩谢皇恩。在泰山周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萧大亨的故事,他当时是泰安最大的京官----兵、刑两部尚书。据说当年萧大亨与万历皇帝登泰山时已70多岁了,家有百岁老母,萧大亨向皇帝提出要回家探望老母。皇帝不答应,萧大亨一边叹气一边自言自语地吟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皇帝一听就对萧大亨说:"爱卿,我给你出一幅对联,假如你对上了,就让你回去;对不上,就跟我回京。"萧大亨一听便高兴地答应了。皇帝慢慢地说:“十口心思,思家思乡思父母。”萧大亨灵机一动接上了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龙恩。”说完即刻跪拜“谢主龙恩”!萧大亨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了探乡的目的。

万仙楼向北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年,后来被飞机炸毁,年又重建。碑是由碑座、碑体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首呈方锥体,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的南面是新四军一纵三旅的政治委员何克希所题书的碑文:叙述了整个部队转战南北的壮烈事迹;东、西、北三面刻记着一纵三旅于年夏季为解放泰安而牺牲的名烈士名单。英名与泰山共寿!

从万仙楼至纪念碑之间的东溪内,古时称为桃花涧。原来这里桃花浓艳若绮,游人疑为武陵桃源。又因在它的南头多樱桃、翠竹,又名“樱桃涧”。古诗曾有“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的名句。如今涧中樱、竹、桃虽已无存,但杨槐满谷,柏林夹岸,横瀑如帘,石刻映衬,别有情趣。另外,涧中石坪宽广,断崖跌宕,溪水潺潺而来,潆洄湍急而去,尔后沿着陡坡石峡奔流而下,汇为深广的碧池,美其名曰“碧泉湾”。

从这里向上,在盘路的西侧先后有:蔚然深秀、万古凌霄、洞天福地、肤寸生云、步玉清、望岳诗、及虫二等碑刻。“洞天福地”按道教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泰山属于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步玉清”是道家修仙后进入最高境界的玉清宫,据说天上的仙界有三重天: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宫,太上老君住在上清宫、灵宝天尊在太清宫。“肤寸升云”来源于《春秋公羊传》。古代的长度单位,一指为一寸,四指等于肤寸,这里是形容在极小的空间内,泰山的冷气很快就化为云雾,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雨遍天下了。这是描述泰山云雨的神奇。“望岳诗”是杜甫的名作,由清代光绪年间的大臣、金石学家吴大澄用小篆书刻。诗中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虫二”是历下名士刘廷桂于光绪年间题刻的字谜。这二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即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描写周围的景色蔚然而深秀。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又传刘廷桂当年看到斗母宫的尼姑放荡不羁,就题二字讽剌她们风花雪月。

字谜的东溪内有巨石如罗汉,上面题写着“罗汉崖”三个大字,这就是“小罗汉崖”。谷东有罗汉峰,被称为“大罗汉崖”。

再往前跨过斗母宫石坊之后就是斗母宫。它位于龙泉峰下,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为有龙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环绕宫墙东注中溪,所以古称“龙泉观”。庙宇创建无考,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里面供奉着北斗众星之母,称之为“斗母宫”,又名“斗姥宫”,别称“妙香院”。从此以后道观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宫宇辉煌,尼僧众多,陈设豪奢,香火特盛。因此,当时的黄河总督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续集》中曾生动的描写了这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风流佚事。斗母宫分为前、中、后三院。南山门内是一进院落,院中有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年泰安名士赵尔萃修建的“天然池”,内有两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双泉突涌,俗称“孪生泉”。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们誉为“母子槐”;池东有寄云楼五间,修建在深谷绝壁之上,上边是环廊式楼阁,旧时专供达官贵人在此饮茶赏月,抚琴对诗;楼下是地下室。后院大殿供奉的是泰山老母和她的两个姐妹,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西山门外有著名的卧龙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棵树,后来又长出了侧根,成了另一棵小树。小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老树却枯萎了。在这过程中,小树突然发现母树上有一窝乌鸦,先是老乌鸦叼食喂小乌鸦,当小乌鸦羽毛丰满以后便又去捕食给老乌鸦,共计18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从此之后,小槐树便把自身的养料输送给了母树,使它重获新生,所以如今卧龙槐仍是枝繁叶茂。

桥北是三官庙。在明代时为人祖庙,祭祀的是秦始皇,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到了清代改为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据传它们是尧、舜、禹的化身,后来庙宇荒废,大殿、客房、僧舍渐毁。建国后改为三官庙小学,年又重修。年又重修,这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庙,崂山的三官庙是装饰最好的,而最大的三官庙在广东。

庙内还有一株古柏,传说是秦二世胡亥所植。在它那粗壮而低矮的主干上,生长着五条巨大的侧枝,人们附会为秦始皇的化身,说他功德盖世,一手遮天,使子孙世代相传,所以被称为“五指树”。

在庙东侧的盘路上有石坊,额书“经石峪”,坊后有一条岔道,是通往经石峪的小盘路。经石峪位于龙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围抱,溪水环流。每当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之时,那潺潺流水声与山鸟的争鸣声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呗清音,好一处佛家禅定的胜地。石坪东北的“水帘泉”漫石而下,颇有“枕流漱石”、“万颗明珠”之感。有关经石峪的来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时曾路过泰山,在通天河里湿了经卷,便派孙悟空找个地方晾经,悟空一个跟斗翻到了凌汉峰,手搭凉棚一观察,就找到了这块缓坡大石坪。因此,后人便把此山谷称为“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晾经的石坪取名“曝经石”,俗称“晒经石”。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关于石刻产生的真正年代及撰写人是谁?这在历史上曾有分歧。明代以前传为王羲之书;明代以后的学者,特别是清代乾嘉学派,多认为是北齐人书写的;年夏天,郭沫若先生来泰山观赏了经石峪大字后,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后来又与山东邹县等地的摩崖刻石相对照,进一步印证了石刻产生的年代为北齐,并将书写者定为当年的高僧安道壹。经石峪刻文的内容为佛教重要经典《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金刚”即金中之刚之意,引申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般若”意为智慧;“波罗密”是彼岸及无极之意;“经”就是途径。佛家认为,教徒们若想功成名就,必须以金刚般坚韧不拔的毅力,加上潜心投入的智慧,再经顺乎宇宙发展规律的途径,才能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金刚经》全文有余字,分上下两篇。此处经刻是它的上篇,共计字。经刻历经多年的山洪冲刷和风剥雨蚀,如今还存有个字。

经文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中劈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叫“仙峡石”。明代人河道总督万恭于隆庆六年即公元年依崖筑石亭,并就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与大字辉映。据清代《岱览》引《列子》所记:“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两人相约某年后再在泰山相会,但到时钟子期已仙逝,伯牙长叹道:“知音已去不复返,吾之留琴有何用?”然后将琴摔毁。高山流水亭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从经石峪返回盘道,向北一走就是水帘洞。这里一涧深广,石桥横跨,称之为“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岩”,俗称“水帘泉”。又因在岩壁上有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这就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水帘洞”原型。

拾阶而上是碧霞灵应宫,年重建,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在宫的左侧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龟驮碑,碑文叙述了历代重修的情况;龟是力大能负重的赑屃。泰山一带有一种传说:“摸摸赑屃的头,一辈子不受穷;摸摸赑屃的腚,一辈子不生病。”请大家摸一下,也许会给您带来好运气。前面是一段平地,在路的西侧耸立着一群似怒剑刺空的怪石,这是泰山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的结果。在怪石之阴镌刻着“万笏朝天”四个字。笏版是古时大臣参见皇帝时,使用的一种特殊道具:一来遮面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二是在上面书写着参奏或进谏的题纲。这里是说:泰山是神灵的象征,山前的小山头不能正视泰山,因此要用笏板遮面参拜,意为“群峰拱岱”。

前面就是“东西桥子”,传说是乾隆命名的。他曾11次到达泰山,6次登临岱顶。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访,当走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戏称山东人为“山东侉子”、“齐鲁棒子”,于是便想戏弄一下“侉子”和“棒子”。这时,正巧碰到一个老翁在桥头拿着竹篮子捡东西,他便问道:“老人家,你这个篮子干什么用的?”老翁说:“盛东西啊。”乾隆说:“你为什么盛东西,不盛南北啊?”老翁奇怪地说:“我这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别看我没上过学,三纲五常、四书五经、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都懂点。按照五行来讲,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为火,北为水。我盛东,东为木,捡些木柴能做饭;我盛西,西为金,拾一篮子废铁能卖钱。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不是被烧烂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乾隆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又说:“那就把这座桥叫做东西桥子吧。”老翁说:“我是泰山人,你凭什么说了算呢?”乾隆接着说:“那我也让你说了算一次。”于是老翁便说:“礼仪之邦为泰山,尊老爱幼孝为先。今天让我说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乾隆只好回去了,并一边走还一边自我安慰地说:“侉子满山东,棒子遍齐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从东西桥子向北,盘道的东侧有石崖悬空欲坠,如棚如屋,原来被称为“马棚崖”,明代吴维岳更名后大书“歇马崖”。据传是皇帝登泰山时在此遇雨歇马而名。

歇马崖的北侧是总理奉安纪念碑.为纪念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运往南京而途经泰安时所建。“奉安”是古代帝王或圣贤安葬时的专用名词。它的碑座为五棱形,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上面题写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碑身呈三棱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正面书写着“总理奉安纪念碑”七个大字。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铺筑而成的国民党党旗。

再向北走古柏夹道,浓荫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炎夏酷暑也让人感到凉气袭人,所以在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年张玢在这里题“柏洞”。洞的北边叫“四槐树”,这是因为有四株古槐而命名的地名。传说是唐朝鲁国公程咬金重修泰山盘路时种植的,据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葱翠,后来又继生了三株小树,现在已经是老幼难辨了。如今四槐树已被洪水冲走三株,仅存者也于年10月5日被一场暴风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为“拦路槐”。

古槐旁有古意浓浓的几间大草棚,这是著名的泰山女儿茶庄。棚下放置着一张张用古槐木做的圆桌,周围还放着一些用古槐根雕琢的椅凳和各种古趣盎然的根雕艺术品。女儿茶在明代中期李曰华的《紫桃杂缀》中就有记载:“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饮用,号女儿茶。"明代查志隆在《岱史》中也说:泰山人在扇子崖青桐涧中,采青桐芽泡制而成女儿茶,“异于南茗”。因为青桐涧背阴天寒,云雾萦绕,小气侯温和多雨,所以青桐芽鲜嫩清香。《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也描述道:三春众姐妹为宝玉庆贺生日,好不快活,先醉了史湘云憨卧芍药栏,又醉了贾宝玉回到怡红院,那袭人连忙沏了一杯女儿茶为宝玉醒酒,由此可见当时女儿茶已闻名大江南北。古时在泰山下一些14至18岁的少女,每年都要到青桐涧去采青桐芽,在五年中采集后制成的女儿茶分为两种:第一年的茶留到结婚时送给丈夫;其余四年的茶要由泰安知府收购,送到京都,被称为“御茶”。

现在这里已成为游人聚会的重要场所了,有的品茗小憩,有的奏乐畅谈,有的专门观赏行行色色的根雕,所以不少中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文。

四槐树北是壶天阁。因为这里山势陡峭,翠峰环抱,足下仅有一席之地,游人至此恰似壶中窥天,便被称为“壶天阁”。这里海拔为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按道家的说法“壶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壶天阁就是仙山琼阁之意。传说秦始皇当年派方士徐福到东海取长生不老之药时,就见到了三座形状若壶的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壶天阁北是回马岭,双柱式石坊,年重修时吴绍曾题额“回马岭”。这里重峦叠障,形势险要,峰回路转,陡绝难行,当古帝王骑马至此时就不能前行了。此处古称“石关”,又名“瑞仙岩”。旧志书传为宋真宗回马处,但他是乘辇而上,并未骑马;而东汉光武帝刘秀登泰山时却是“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据此疑为是刘秀回马处。

岭巅有金星亭,又名“药王殿”,供奉唐代孙思邈。西边有大殿三间,前廊式五脊歇山顶,供奉着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因称“三大士殿”。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浙江普陀山就是她显灵说法的道场,所以又称“南海观音”;文殊是智慧的象征,手持宝剑,坐骑狮子,她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主持佛的理德,大德行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再往北是鹰石涧,因为在涧的东侧有一块高耸的巨石,如鹰而名。溪谷之上建有石桥,俗称“步天桥”,桥北是十二连盘,直通中天门,共有级。在盘路的西侧有集《兰亭贴》题刻:“峻极永其天,云云迩已迁。临风俯万类,怀古一幽然。”

中天门又叫“二天门”,双柱式石坊,题额“中天门”。海拔米。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坊北有虎阜石,如虎卧伏;东北是二虎庙,里面祭祀着镇虎大将军骑着黑虎神,这座庙的西侧恰巧占压着虎头。古时在黄岘岭的北边是个大山坳,古木参天,荫荫森森,猛兽出没,虎狼伤人,特别是在夜晚,人们走到这里心里发毛,只好聚集在一起打着锣鼓、举着火把通过,于是后人便在这里建庙镇虎。

年国家投资在黄岘岭的西北侧创建了泰山索道中天门站。泰山客运电缆索道,下起中天门,上至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全长米,落差米。0年对其又进行了改造,引进奥地利循环吊箱式索道。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丽堂皇,与山色相映。

中天门与岱庙相距5.5公里,与南天门相距3.5公里,至大众桥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汇合处:或沿盘路继续攀登,或乘缆车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盘道直达泰城,或是乘旅游车沿西溪公路到火车站,都非常方便。西溪公路沿途还有抗金运动时四面绝壁的九女寨,有赤眉军起义遗址天胜寨,有惊险奇绝的扇子崖,有号称“云龙三现”的龙潭奇观以及神奇的“龙洞甘霖”----白龙池。走进西溪窈然而深,蔚然而秀,别有洞天。另外,在中天门后面还建有大型停车场和各种类型的商店、旅社及饭店,0年又对其进行了整修。

由此向北至云步桥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人们久登盘道忽逢坦途,气爽景幽,舒畅欢快,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波浪起伏的节奏感。沿倒三盘下行是马蹄形的后弯,中途有名泉,崖壁上书刻着“玉液泉”三个字。此泉与山下的王母泉、广生泉并称为泰山三大名泉。泉水甘美无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能延年益寿,所以古人称之为“泰山神水”,现在是全国优质矿泉水之一。

从后弯向北沿石阶而上就是增福庙,里面祭祀着福、禄、寿三尊神像。再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名。这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山下一帮年轻人上山来砍柴,返回时走到这里闪电雷鸣乌云密步,有的人呆了,有的人在跑找地方躲雨,可有一位小伙子,却用手中的刀在空中挥舞着,也怪,不一会儿云就散了,可是这个小伙子却不见了,再仔细一看,原来他化成了这块石头了。前面路东又有巨石,纹理盘旋若龙,上书“蛟龙石”,又名“龙纹石”。碑刻作为泰山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会让游客回味无穷,而石刻字谜更增加了泰山的情趣。在斗母宫附近我们曾看到“虫二”,在这里又看到了民国年间李和谦书写的形似小松鼠的字谜。李和谦原来在泰城当饭店小伙计,在店主的熏陶下也略通文墨,经常借助抹桌子的机会渐渐练了一手好字。一天,他与几个伙计登山,走到这里一看:青山绿水,景色绝佳。便兴奋地在石壁上狂书了一个字谜:近看像松鼠,远看似玉兔,宛如在与游人逗乐。但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如果的“如”字,有的说是“如意”的草书,还有的说是“大好山河”的组合狂草等。

这座石坊上书“迎天”,因为登泰山如登天,现在是迎着天梯而上,所以称为迎天。

请看这边有《泉》石刻,这是唯一与泰山景色无关的题刻,文中说一位清官生病了,而且病得严重却没钱治病,可是怎么办呢?于是一位道长指点他,让他在泰山上找块石头写下“钱”字,但他来到泰山上觉得在神山上写钱字不好,于是就写了与钱谐音的“泉”字了,是由民国初年李星源撰写的。

原来在快活三里北头有木桥,叫“雪花桥”。年改建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之一的云步桥断层。悬崖上石坪宽广,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传说当年宋真宗登封泰山时见这里景色奇好,于是就决定在这里驻跸而且在这里歌舞升平,正好这是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要把宋真宗赶走,当石头往下滚落时,旁边的侍卫大臣四处逃跑,有一位大臣拉着非常生气大喊“护驾”的宋真宗藏在了床下,可是过一会却没动静了,这位大臣起来一看,石头不动了,于是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万岁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出来一看,非常高兴,于是赶紧上山叩拜谢恩,这块石头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谷内诸水从云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崖壁上到处是大字题刻: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在石桥的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岩飞流、耸壑昂霄、快活天、气象岩岩等题刻50多处,真、草、隶、篆、行书、飞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书法展览。

自桥头西沿石阶而上是三蹬崖,因为陡险难攀,俗称“三瞪眼”。上面的平地上的石头就是“飞来石“了。

飞来石北有五大夫松石坊,旧称“诚意门”,又名“小天门”。原来石坊已毁,年重建。坊西有古松,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下,护驾有功,被封五大夫。秦代官爵共有二十级,五大夫是第九级。东汉《汉官仪》、《泰山记》均说“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到了唐代,由于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便演义成五棵松树了。后来暴雨冲走了三棵,至明代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年又被洪水冲走两棵,所以清代雍正八年即公元年,钦差丁皂保奉皇帝之令重修泰山时又补植了五株松,如今仅剩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这里是全神庙,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喜等各路神仙。

古松西侧是五松亭,又名“憩客亭”。古亭面阔五间,环廊卷棚歇山顶,今为历代帝王塑像展室。为保护古松,0年在北侧建秦封殿,将秦松置于半封闭的院落中。五松亭后拦住山上有“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这是泰山最珍贵的古树名木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

望人松西北是朝阳洞,因有天然石洞向南而名,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的后壁有线刻元君像。如今朝阳洞前有一组现代建筑,是茶舍、饭馆。院北原是元君庙旧址,院南是乾隆驻跸亭旧址。

朝阳洞东北有深涧大壑,高耸入云的绝壁上书刻着乾隆的《咏朝阳洞诗》:“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碑高20余米,宽约9米,字大一米见方,因名“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在它的东面又有摩崖石刻,是张宗昌于民国间题书。洞北有巨石,上面有大字题刻:“峻极于天,发育万物。”这就是泰山的主题。

再往后是对松山石坊,前面有两座大山,双峰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松海”或“十三层松”。请看山上的松树,东朝西长,西朝东长,正好相对的所以得名。

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东壁上题写着“问心朝山”,十八盘自此处开始。开山之北,西崖上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书一笔大草“龙门”二字。这里今有龙门坊,东为大龙峪,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因见春节后朝山者甚多,旧盘道拥塞不堪,往往有人被挤坠崖谷,于是就在这里跨溪建拱桥,名为“度天桥”。并且顺大龙峪源头修建新盘,直达碧霞祠神门,让登岱顶的游人分上下两道,以免拥挤践踏。桥与新盘均毁于清代乾隆年间,年泰山管理部门重建新盘,直达碧霞祠。著名的十八盘就从这里开始了,分为三个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紧十八,共有级台阶,这三个十八长度不到1公里,垂直高度有多米,非常险,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其实十八盘并不是只有十八个盘道,而是古代人觉得这里难于攀登,就在周边各立了十八跟柱子,并有铁链连接,方便上山,所以取名为十八盘。从“问心朝山”到龙门坊为慢十八,由龙门坊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到南天门为紧十八。

紧十八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云路千盘诸刻。中途有悬空巨岩,如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为“迎客佛”。登上中天门翘首北望,南天门象嵌在翠峰间的红宝石,十八盘像玉皇大帝的天绅玉带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腾,令人遐想。登上十八盘,仰望天门,近在咫尺,门若悬空,陡崖欲坠,这时虽汗流浃背,万分艰险,但两旁“天地交泰”、"如登天际”、“努力登高”、“共登青云梯”等题刻却在不断鼓励着你登峰造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明代诗人祁承业有《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

终于到了南天门,这里是海拔米,跨入南天门,就登入天庭了。这座城楼式的建筑,创建于元代初年由岱庙住持道长张志纯集资创建的,李白登临此处留下了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这里有个不引人注意的小石屋,在他的西墙上刻有“天门铭”,又元代著名书法家杜仁杰撰文,东平路总管严忠范正书,是年立的碑,重要讲述了张大炼师创建南天门的艰苦过程。

跨过南天门,正殿原祭祀周朝的谏官唐定,葛雍,周武这三位灵侯,后迁入岱庙,现在改为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

后面为观景台,建于年,西面山峰为月观峰,上面的小亭子为月观亭,可以在那里观赏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胜景。

这座石坊就是著名的天街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花岗石牌坊,有武中奇题刻“天街”二字,从这里到碧霞祠被称为天街,既是人间天上又是天上人间。这些商店在明清时期由贫困的山民经营,他们不认识就挂出所卖的实物来招徕客人,这里也是独具特色的天上集市。

这里是凤凰山,据说有凤凰在此落过而得名,这“气通帝座”是由清嘉靖3年年泰安知府金棨在凤凰山顶所题。这里是民国年间的石刻是道家的符篆《仙子流芳碑》,上面自左至右有4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仙子流芳”,自上而下四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莺歌燕舞”,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这是民国21年潍坊香客上山许愿,愿望达成后特地制作的还愿碑,向谁许愿?自然是泰山老奶奶!清代刘鄂在老残游记中写道:夜登泰山者,星星点点,人头攒动,十有九求!!求谁?泰山老奶奶!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这位泰山女神了,她是有求必应,灵应昭昭,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在明清时期人们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块碑就表示:泰山老奶奶的恩德流芳百世,在她的庇佑之下,必定会九州升平,莺歌燕舞,构筑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您别笑,登泰山,保平安,是泰山老奶奶对咱们每个人的祝福,过会到了碧霞祠和玉皇顶一定要上柱香来表达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

这道石坊上写“升中”,是0年照原来的升中坊重建的,因为这里是古帝王祭天报告成功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升中,背面写“蓬元”,因为泰山是36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

这里是邓颖超在年6月10日登泰山时题的,当时她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写字也没劲,所以他的这题字又称做“童迹“。之后大家可以看到乔石和李鹏的字。这里被称为象鼻峰,因为它突出的石头像大象的鼻子而得名,对面是青天洞,洞的南面深谷峻削,又名百丈崖。

这里是望吴圣迹坊,坊后是孔子庙,据《孔子家语》记载,当年孔子与颜回登泰山时,走到这里时向南望去,一下子就看到了吴国的都城,孔子就问颜回:“你看见吴国都城了没有?”他说:“看见了。”孔子又问,你看我们称门外有个什么东西?颜回答:“好象是半匹白绢。”孔子说:“差异,那是一匹白马。”因为孔子知识渊博,能看清事物的全面,而颜回只看到了局部,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就在这里建起了望吴圣迹坊。

山上是一座三星级宾馆,神憩宾馆,原来这里是神憩宫,有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供泰山老母休息,里面供奉着木雕的碧霞元君卧像,有机械操纵,能坐能卧,可年国民党3个特务挑拨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就来到这里砸毁雕像并放火焚毁了,年改建为宾馆,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三星级宾馆。

这里是碧霞祠,为二进院落,正殿五间,九脊歇山式顶,瓦垄条,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上面有一排小水兽,因为当时没有灭火器,就利用水兽辟邪。这里有乾隆御笔“赞化东皇”,殿内有雍正亲题“福妥海宁”,两侧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的说法男子得道称真人,女子得道称元君,又因为她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叫碧霞元君。那里有康熙皇帝写的“万代瞻仰”。这里是大观峰,也叫“弥高岩”,有著名的摩崖石刻,这边贴金的题刻为唐玄棕李隆基御制的《纪泰山铭》高13.3米,宽5.7米,加上“天下大观”4个字,正文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时歌颂功绩的记事碑,唐摩崖西是云峰,常有云雾在此聚集而得名,有清康熙皇帝手书“云峰”二字,还有乾隆所作《夜宿岱顶作诗二首》被称为清摩崖,这里原有东岳庙,是泰山神的上庙,可是民国被毁了。这里有许多题刻,请看这块“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的标志之一。您可以拿出新版的五块钱人民币,在背面找一下,看到了吗??对,就是“五岳独尊”刻石,现在咱们可以零距离的来看这块历经百年沧桑的刻石,,这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在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的,所谓宗室,也就是王室的子孙,皇帝的亲戚,所以说,当年题写五岳独尊四个字的人叫爱新觉罗玉构!

这里有“无字碑”,高6米,宽1.2米,厚0.4米,据说是汉武帝所立,他认为自己的功德没有办法用语言了表达,所以就立了无字碑,加上上面的碑帽的意思是高上加高。这里就是泰山极顶玉皇顶了,这是玉皇庙,正殿供奉的是明朝所奉的玉皇大帝铜像,这个莲花池里有极顶石,这里是海拔米,这里有古登封台,证实了历代帝王都在此设坛祭天。这里是日观峰,因为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这块石头叫“拱北石”,也是泰山的标志。

这里就是泰山极顶玉皇顶了,玉皇庙里供奉的是玉皇大帝铜像。

这里是瞻鲁台,相传孔子曾经在这里瞻望鲁国都城曲阜而得名,这里是年。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造化钟神秀”。

1、青岛崂山风景区概况

从崂山旅游导览图可以看出:崂山风景区分南线、北线、中线和一条海上观光游览线;主要由北九水、巨峰、仰口、华楼、太清等游览区构成,游览景点共有余处。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市区以东的黄海之滨,面积为平方千米,最高峰叫“巨峰”,俗称“崂顶”,海拔.7米,是我国万里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崂山奇特的山势。奇峰、怪石、象形石随处可见,可谓是“天然雕塑公园”。

崂山年平均气温为12.6℃,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宜人,是旅游、疗养、度假的理想之地。崂山植物品种繁多,古树名木葱郁苍劲,更令人称奇的是南北花木盘根共存。为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

崂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颇受历代名道高僧的偏爱。

崂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炼丹的风水宝地,鼎盛时期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刘若拙,元代的丘处机、刘处玄、刘志坚,明代的张三丰、徐复阳、孙玄清、齐本守等都曾受到过帝王的敕封。崂山的佛教也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名的庙殿古刹有法海寺、潮海院、华严寺等,法显、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罗延窟坐落在崂山东麓棋盘石游览区,被佛教界称为“世界第二大窟”。

崂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明霞散绮”、“棋盘仙弈(yì)”、“岩瀑潮音”、“蔚竹鸣泉”、“太清水月”、“龙潭喷雨”、“华楼叠石”、“巨峰旭照”、“狮岭横云”、“那罗延窟”等为崂山景区(点)中的佼佼者。崂山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荣誉称号。

2、太清宫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们通过“太清宫游览示意图”了解游览活动的走向和主要游览内容。各位请看,在游览精美的太清宫牌坊之后,经过正门和仪门,便进入主要游览区域。今天我们将重点游览“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景区(点),通过欣赏青石灰瓦、古朴无华的太清宫建筑,领略道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太清宫概况。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在崂山众多的道教庙殿中,太清宫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年,江西人张廉夫始建三官庙供奉三官;唐李哲玄建三皇殿供奉三皇;宋刘若拙被宋太祖封为“华盖真人”,重修太清宫,形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

金明昌元年(),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来太清宫讲授经典,太清宫道众归宗,并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祖庙。之后,许多著名道士闻名而来,在此隐居潜修、著书立说,如丘处机、张三丰、徐复阳等都曾在太清宫栖居修道,清代很多有名望的道长也都先后任太清宫的住持,使太清宫成为崂山最著名的道院之一。

太清宫坐落在宝珠山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由于被远处巨峰和近处宝珠山7峰环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加上从海上送来的暖湿气流,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植物繁茂,四季常绿,花草飘香,生机盎然,被誉为“小江南”。

3、太清宫牌坊

太清宫牌坊高8米,宽16米,由采自崂山的白色花岗岩架构(崂山花岗岩非常有名气,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材用的就是崂山花岗岩),四柱三门式。由底座、立柱、额枋和字板四部分组成,造型别致,庄重大气。自下而上分别雕有“事事如意”、“福禄寿”、“鹤鹿同春”、“十二生肖”、“龙形”等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其中牌坊的龙共有条,象征着崂山太清宫在山东众多道家庙宇百里挑一;另外在牌坊的侧面用浮雕雕着蝙蝠、金钱和“寿”字,就是民间常说的“福禄寿喜”。

太清牌坊阳面“崂山太清宫”5字为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闵智亭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前任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刘怀远道长所题。“阆”字意为“空旷”,“苑”指花园,“阆苑”古指仙人所居之境。“阆苑圣德”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4、三官殿

银杏树三官殿门前两侧各有一棵高大繁茂的银杏树。种植年代较久,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太清宫道士刘若拙敕建道场、重修太清宫时所栽植,距今已有0多年历史,而且这两株银杏都是雄性树,这大概是出于全真教不娶妻室、保全本真的考虑吧。

耐冬进入三官殿的庭院,首先看见的是两棵“耐冬”树。耐冬又叫山茶,花期从每年的12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长达半年时间。因盛开时正值隆冬季节,却能迎风怒放,所以称为“耐冬”。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之一。

原来在三官殿的院内东边有棵耐冬高近7米,粗约60厘米,树龄多年,传说是明朝道士张三丰从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单瓣红花,是蒲松龄《香玉》篇中红衣女神“绛雪”化身,国内植物学家对这棵山茶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国内最大的山茶树之一,属于国家级古树名木。可惜已死,现为补植的一棵。西边这棵是重瓣白花,多岁。自从旁边的绛雪仙逝后,再也见不到当年花开之时,院子里红色茶花与重瓣素白的茶花相映生辉、争奇斗艳的奇观了。

三官殿三官殿主殿属单檐硬山式砖石结构殿堂,顶面覆盖黑色板瓦和简瓦,长方形,为标准的宋代建筑风格。殿内供奉“三官”神像,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实际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3位部落首领尧、舜、禹的化身。传说尧生有八彩眉毛,因敬天爱民,上应天象,天下风调雨顺,被后人尊为天官;舜长有双瞳孔的眼睛,因当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而被尊为地官;禹因治理水患而被尊为水官,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主殿东西两壁是“雷神”和“真武”二神的画像。

5、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殿堂,为太清宫三大殿中的主殿。三清殿是座长方形庭院,由一座正殿和两座偏殿组成。正殿为砖石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正殿门的两侧各有一株桂花,东侧是金桂,西侧是银桂(四季桂)。

三清殿正殿供奉的是三清真神。居中是玉清,为元始天尊,手持圆珠,象征洪元;东为上清,是灵宝天尊,手捧如意,象征混元;西为太清,为道德天尊,手持宝扇,象征太初。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也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在三清殿外侧,供奉的神像是镇坛王灵官,他红脸膛,三只眼,三目怒视,虬须四张,披甲带盔,手持钢鞭火轮。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纠察神,相当佛教护法韦驮的地位。

东配殿供奉的是“东华帝君”,在神话传说中它是天上阳神的总管。全真道奉他为北五祖的第一祖,他姓王名殆(dài),道号“东华子”,曾经隐居昆嵛山烟霞洞潜心修炼,修道成功后,得天真赐号“东华帝君”。

西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神话传说她是天上阴神的总管,居住在昆嵛山的瑶池,民间称她为王母娘娘,西王母是她的官称。西王母最初是中国西部一个部落的首领,随着历史的传说,逐渐演变为神话,西王母也由人变成神,成为玉皇大帝的妻子,道教中称她为原始天尊的女儿。

三清殿院内种有芍药、金桂、四季桂等多种花卉,最为名贵的就是东华殿前的这棵绿萼梅,树体虽不高大,但树龄已有三百多年。据说他是长江以北同类树种当中最大的一棵,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6、三皇殿

概况三皇殿始建于唐代,由正殿和东西两个偏殿组成。唐昭宗天佑元年(),河南道士李哲玄按九宫八卦方位,筹资修建,供奉“三皇”,原称“三皇庵”。李哲玄精于园林设计,亲自带领道众重修道路,栽植花木,修整泉池,使太清宫更符合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正殿正殿内供奉天皇、地皇和人皇。“三皇”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三位领袖—伏羲、神农、轩辕。手持太极图的是天皇伏羲,传说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通阴阳而兼三才,始作八卦,即流传于世的“先天八卦”,后被人们尊为天皇;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传说神农氏生有水晶肚子,为使人类有足够的生存食物,尝遍百草,后人尊其为地皇;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氏,他做兵器,造舟车,因统一了我国黄河流域各分散部落,建立起中华民族的雏形,而被尊为人皇。供奉“三皇”,是道教思想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纪念“三皇”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理所当然。

三皇殿正殿两侧供奉的是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十大神医”。

正殿门口外侧的墙壁上,各镶嵌一块碑刻,分别记述的是元太祖成吉思汗敕封崂山道士、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开山鼻祖丘处机掌管天下道事的圣旨。东边是成吉思汗敕谕丘处机的护教圣旨,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金虎符文,距今已有余年历史,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救苦殿东偏殿救苦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及太乙真人。

耿真人祠西偏殿为耿真人祠,也称“耿祖祠”,殿内供奉的是明代太清宫道士耿义兰。

桧柏三皇殿中的这棵古柏传说是太清宫开山始祖、汉代人张廉夫所栽植,距今已有2多年的历史,因植于汉代,所以人称“汉柏”。令人称奇的是,这株古柏从树干上又长出两株不同类别的树:一株是树腰部东南面的“五倍子树”;一株是西北侧沿着树干攀缘而上直达树梢的凌霄,形成了极为奇特的“三木一体”现象。

7、海印寺遗址

这块长方形房基平台便是海印寺遗址。刻有“海印寺遗址”的石碑,用的是原来修建海印寺时的石材。碑刻记有“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碑文。

明万历年间,这里发生过一场僧、道为争夺庙产土地的斗争。僧方的代表人物是憨山大师,道方的代表人物是太清宫道士耿义兰。憨山大师深得慈圣皇太后宠信,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有关那罗延窟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坐禅修行两年余,原来想在窟旁建寺,后因地域限制,不宜扩展,更觉得建筑材料运输、施工等多方面都有困难,才易地太清宫处建海印寺。

万历十四年(),万历皇帝把15部大藏经分赐给全国名山古刹,慈圣皇太后又特赐了一部给崂山,因当时无处置放,再次赐银建寺。憨山大师收购已破败不堪的太清宫庙产,经过四年的努力,于万历十八年()建成海印寺,建寺后,香火大盛。

因为海印寺建在太清宫的前面,为了保护太清宫道教地产,以耿义兰为代表的太清宫道士起而抗争。其实早在万历十四年()憨山大师修建海印寺之始,先是太清宫道士刘真湖等人与之争夺庙址,后来耿义兰协助刘真湖等人走州过府、逐级上诉,但各级衙门因憨山大师背后有皇太后撑腰,谁也不敢得罪,反倒将耿义兰以诬告治罪,并多次把耿义兰打得遍体鳞伤。耿义兰不服,又赶赴北京告御状。后来通过关系,把状子送到了万历皇帝面前,终于胜诉。万历二十八年(1),万历皇帝下谕逮憨山进京问罪,并以“私创寺院”罪发配雷州。

在御批“毁寺复宫”的同时,朝廷为嘉奖耿义兰护教有功,敕封他为“护教真人”,并颁赐新版本《道藏》卷,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永镇山宫道场。经过这场官司,崂山太清宫还获得巨资重修,一时名声远播,空前繁荣。

这场僧、道斗争实质上是皇帝与帝后权力之争,憨山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几百年过去了,现在只剩下这方遗址。

8、巨峰风景游览区概况

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巨峰风景游览区,先从“旅游导览图”了解一下此次旅游活动的整体安排:大家请看,我们将乘索道上山,下索道后远观自然碑、海上名山第一石刻,之后探寻游览八卦门中的精彩卦门景观,登览灵旗峰极目四望,感受花岗岩地貌的雄伟奇特,最后步行下山。接下来我给各位介绍一下景区概况。

巨峰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中部,以崂山最高峰即崂山主峰“巨峰”命名,海拔.7米,是我国10千米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

登上崂山极顶,可以居高临下,观赏碧波万顷的滔滔黄海、如珠似玉的礁盘海岛、美妙变幻的五彩云霞、奇峰竞秀的山峦风情。夏季可领略“云海奇观”、“崂山火球”的壮美气势,冬时能观赏到“银峰晶挂”的万千景象。在崂顶观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巨峰景区以山海、天象、奇峰、怪石等构成了雄伟壮美、离奇多变的绝顶风光。

9、“海上名山第一”石刻

“海上名山第一”石刻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在95岁时为崂山题写,笔力苍劲,犹如游龙飞凤。有人说石刻富含寓意:“海”字的三点水像一只喜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每”像只狐狸,富有灵性,意指崂山人杰地灵;“上”字像是一个道士在作揖,体现了崂山道家文化特色;“名”字如同一只孔雀立在石头上,跟旁边的象形石“雀石”正好吻合;“山”字像一个人正划着船在海中乘风破浪,体现了崂山的山海特色;“第”字分明是两只鸟同在一棵树上;“一”字像一只元宝,寓意崂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10、北九水景区

朋友们大家好!请在北九水旅游导览图这里集中,各位请看,今天我们的行程跟水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沿着这“九水线”,在纯净的生态环境中观光游览,一直走到观瀑亭,欣赏潮音瀑的壮观景象。接下来,我先介绍一下北九水游览区的概况。

北九水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中部偏北的白沙河中上游地带。这里自然景观优美,道教历史文化丰富。由于北九水地处巨峰北部,寒冷空气可以进来,气温较低,适合低温带植物生长,植被种类丰富,所以又有“小关东”之称。

人们常说:“不到北九水,不算游崂山。”北九水以其丽山秀水绘就的优美画廊,驰名中外。崂山源泉之水从海拔1多米的高峰顺势而下,中途又汇集了众多溪流,凌空泻入靛(diàn)缸湾,又从靛缸湾溢出,北九水涧谷始于靛缸湾,止于崂山水库的“月子口”,全长约11千米。溪水沿着长长的深山峡谷,弯弯曲曲,一路前行。每拐一个弯称作一道水,形成了内九水和外九水共18道水。

如果说崂山是座“天然雕塑公园”,北九水则是这座天然雕塑公园的“园中之园”。

这里可谓“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随处可见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转,潭水碧绿,变化无穷。当步入北九水这幅巨大的画廊,如同“人在画中游”。

景区内著名的景观有潮音瀑,蔚竹观等。潮音瀑又名“鱼鳞瀑”,是内九水的尽处,分别以水的声音似潮音、流水形状像鱼鳞而得名。瀑水凌空而下,一波三折,瀑水飞泻的声音犹如澎湃的潮水,素有“崂山第一瀑布”之称,在崂山十二名景中称为“岩瀑潮音”,集“幽、险、奇、绝”为一身。

蔚竹观原名“蔚竹庵”,6年改名为“蔚竹观”。据资料记载,宋代时,蔚竹庵附近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环境清雅,被誉为“蔚竹鸣泉”。

蔚竹庵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当时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来到这里,见山峦迭翠,涧水鸣琴,清静幽雅,实为道家清修之胜境,便不畏艰辛,建道庵于此。整个道庵占地2.6亩,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殿院,有正殿三间、道舍十余间。

现在的蔚竹观是按原样重新修建的,院内植有白丁香、赤松、山茶等名贵花木。另有树龄余年和余年的古银杏树两棵。

11、“上清风景游览区”(含龙潭瀑)

上清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东南部,以自然山林景观和道教名胜为主要游览特色,生物的多样性程度较高,人文资源比较丰富。

龙潭瀑又称“玉龙瀑”,瀑水源自崂山南麓的八条溪流,这八条溪流汇成八水河,全长8千米。

河水自上而下在此形成一股激流,又从高约30米的悬崖陡壁奔腾而下,形成了瀑布。

由于崖高水急,瀑水凌空飞泻,宛如一条白龙从云端腾起,落入潭中,瀑击潭水,声若龙吟,音韵激昂,气势雄伟壮观,故称为“龙潭瀑”。瀑水落入的水潭,称“玉龙潭”。

站在潭边,狂泻而下的瀑水由于落差较大,山谷中风势又急,瀑水在空中被山风撕碎,形成濛濛细雨,落入潭中激起满谷水雾,如同置身雨中,这即崂山名景之一“龙潭喷雨”。

潭边有石建烈士像。石建烈士为驻青原海军第一航空机务学校学员,年5月4日在崂山游玩时,突遇山洪暴发,为抢救遇险游客牺牲。

沿山路上行,抵达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宋代,门口千年银杏为宋道士刘若拙所植,是崂山银杏树中最粗壮的一棵。蒲松龄《聊斋志异》之《香玉》篇中白衣花神是清代院中白牡丹化身,不幸枯死。

上清宫主殿是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东配殿供奉“三清”真神。西配殿供奉“北七真”,即王重阳的7位弟子。

12、“棋盘石风景游览区”(含那罗延窟、华严寺)

棋盘石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东部,南接太清、上清景区,北靠仰口景区,西通巨峰景区,东临黄海。景区中主要有自然景观棋盘石、天然洞窟那罗延窟,还有崂山现存海拔最高的道教庙殿明道观和近代寺院华严寺。景区因位于巨峰东北方向的奇峰,海拔米的棋盘石而得名。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华严禅院”,是“华藏世界”的中心区。华严庵由清初顺治九年()即墨乡绅黄坦出资修建,是崂山规模较大的佛教庙宇,占地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0平方米,有房屋余间,是四进式的院落。第一进原有僧舍12间;第二进为藏经阁,阁中藏有清顺治九年()刊本《大藏经》一部,明人手抄《册府元龟》一部和明版经典册,计0卷。该藏品经郭沫若先生鉴定,认为是国内珍宝;第三进为正殿。第四进为后殿,即大悲殿。华严寺极盛时共有殿宇僧寮余间,僧侣80余人。

年,沈鸿烈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寺”,并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设在这里。后经多次修缮。现在的华严寺是年重新修葺的。

那罗延窟位于那罗延山的北坡,是一处天然的花岗岩石洞,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地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凸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洞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白天阳光透入洞内,洞中十分明亮。

据说这个洞原来没有孔,那罗延佛在成佛前带着徒弟在此洞修炼,当他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一个圆孔升天而去,才留下这么个通天的圆洞。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由于此窟由花岗岩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因此僧侣们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

13、仰口风景区

仰口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景区的东北部。背依奇峰仙山,面朝黄海,风光特色以仙山寺院、海湾沙滩为主,有“仙山胜境”“洞天福地”的美誉,是休闲、避暑、度假、娱乐胜地。

景区内著名的景观有狮子峰、太平宫、寿字峰等。

狮子峰因巨石犹如一只强悍威猛的雄狮傲视沧海而得名,是观海上日出的理想之地,著名景观“狮峰宾日”、“狮岭横云”出自此处。

太平宫始建于宋建隆元年(),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后拨款修建。院中“海上宫殿”四个大字,据说是修建太平宫时宋太祖敕封,题字为清朝华世奎手书真迹。太平宫整个建筑呈“品”字形,由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正殿供奉妈祖,东西偏殿分别供奉关圣帝君和文昌帝君。

寿字峰上镌刻了我国古今近百名书法大家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寿”字,构成了百寿图,也是“寿”字的书法展览。其中最大的“寿”字高20余米,宽16米,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

这里的仰口海滩宽阔平展,沙质优良,海水澄碧,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场。

14、华楼风景区

华楼景区位于崂山西部,毗邻白沙河。因主峰华楼峰而得名。华楼峰是华楼景区的主峰,海拔米。华楼峰上有巨石,石高21米,形状独特奇异,远看就像一座高楼直插云霄,故而得名。华楼叠石是崂山胜景之一。

15、流清风景区

流清风景区以壮丽的山海胜景为主。北望巨峰高插云天,群山层叠,气势巍峨,沿海平沙一片,是优良的天然浴场。山谷幽邃深奥,海上岛屿散布,在此游览海山胜景,乐趣无穷,现已辟为旅游度假区。著名景观有伏鳌、青蛙石。

从大河东乘坐景区游览车前往太清游览区,途中经过流清景区,路边有刻石,上刻“伏鳌”二字。从空中俯瞰崂山,就像一只巨大的鳌鱼俯卧海面。传说以前这只鳌鱼经常兴风作浪,有一对兄妹在众人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降服了它,因此得名伏鳌。

继续前行,车行的右手边,往近海岸处看,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好似一只正要跳跃下海的大青蛙,栩栩如生,因而得名。青蛙石是崂山第一象形石。

孔庙导游词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号称东方圣城,中国的耶路撒冷,神农故都、黄帝诞生地、殷商奄国、周汉鲁都、孔子从这里诞生、儒学从这里。

名字得来:城中有阜(弯弯曲曲的小路),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年)名丘,字仲尼,诞生于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世”(礼、乐、射、御、书、数),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晚年,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到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余株古树,1余块碑碣,令人一步三叹。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千多年来,游人竞相寻踪凭吊,流连往返。

万仞宫墙: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会盟,齐国的一个大夫夸赞子贡说:你的学问比你老师孔子还要高。子宫不以为然,道:如果把一个人的学问比作一道墙,我的学问只有一仞(1.8m左右)那么高,踮起来脚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而我师傅的学问有数仞那么高,你不走进去是没有办法看到他的知识的。原碑为胡缵宗题写,后来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换上了他自己的字体,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检过票之后,我们就来到了下马碑,什么叫下马碑那?就是来到孔庙,上至皇帝,下至马车走卒,叫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必须步撵而行,以示对孔子尊重。

金声玉振坊:孔庙第一道门坊。“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原意为一首完美的乐曲。我国古代奏乐时,以金声(金属编钟)开始,以玉振(石质编磬)结束。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像一首完美的音乐一样,至始至终、至善至美。赞扬孔子对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此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

大家看下,玉字那一点是点在中间的,为什么那?两点原因:一是放在中间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二是在我们安徽省灵璧县有一种石头叫灵璧石,敲击石头的中部(俗称美人腰,女人的腰部)最为好听,以此来夸赞孔子的思想是全天底下最好的。

大家看上方有四个神兽,他们叫辟邪,俗名朝天吼,龙有九子,九子不同。放在这边有两个作用:一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它天生大嗓门,能够声名远播,让孔子思想美名远扬。二是号召天下学子都学习儒家思想。

泮水桥:现在我带着大家走过我们中国最长的一座桥?为什么说最长那?因为他时间长,这座桥叫泮桥,在中国古代,学生要开始上学了、要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了,必须要有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叫入泮,在当时的中国,各地的孔庙、文学庙、至圣庙等门前都有这样一个桥,而我们走过的这座桥,即是所以泮水桥的起点,所以它特别长。泮桥又叫两柏单一孔,为什么那?桥两边各有一颗柏树,中间只有一个桥孔。

棂星门:孔庙第一道大门。始建于明代,乾隆年间,孔子第七十一代孙衍圣公孔昭焕重修此门,由木质变成了石质,并铁铸横梁。棂星即灵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即是文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希望国家能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棂星的棂字繁体字写法下面还有个巫术的巫字,为什么没有了那?有两种说法:一说孔子不信鬼神,敬巫神而远之,所以说没有。第二种说法是此字为“千金一字”(因为他到处写字,字不值钱,康熙一字千金,乾隆千金一字)的乾隆题写,他在写字的时候如果把巫字写上,字的整体就会特别繁冗,笔画太多,难以协调,不好看,所以就去掉了,文人笔下无错字,皇帝写的字更不是错字了。(备注:遇到较真的客人不要讲,有巫字的棂不是乾隆的首创,乾隆之前就有,两字棂是通假字;古代的巫是正当高贵的职业,履行祭、祀、医、卜、算等职业,是部落首领的高级顾问,在族群中有至高无上的“天赐之权”,孔子对待他们真正的态度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孔子只是不信鬼神,不是不尊重巫。)

棂星门上方是风调雨顺四大将:什么是风调雨顺那?右一本该手持青龙宝剑——锋利“风”;右二,手持碧玉琵琶——“调”;左二手持混元珍珠伞——雨;左一手持紫金龙花狐貂——顺。古代的人可能是怕他们联合起来造反,也可能是感觉在圣人之地不能见刀光,所以这里的四大将各少一件东西“有剑无剑鞘,有琵琶无弦,有伞无伞骨,而花狐貂是没有龙爪的龙形”。《封神演义》中他们四位是当时辅佐商纣王的四员大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

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用“太和”一词形容气的絪(yin带绞丝旁)缊(yun)未分的状态,即阴阳二气矛盾的统一体。太,通“大”,至高至极。和,指对立面的均衡、和谐和统一,“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元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就是指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大家看下前面三个字认不认识?至圣庙,都是梅花篆体。大家不认识很正常,因为至这一个字一般一横是写在最上面的,但是孔子叫大成至圣文宣王,他的学问至高无上,上不封顶,所以把这一横放在了最下面。(备注:如果是遇到特别严谨的客人,勿用,圣人之地,怎么可能让字倒过来,三孔的碑刻是中国古代中最为严格和规范的,这是对圣人的不尊重和亵渎,这上面的至不是倒写,是“至”的字形演变而来。《说文解字》中解释: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

圣时门:“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说在他之前古代有四位比较厉害的圣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伯夷自认是商朝遗民,当时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齐就跑到了首阳山去隐居了起来,不食周粟,靠野果充饥,后来有一个人嘲笑伯夷说:你不食周粟,那这个山不是周朝的吗?山上的野果子不是周朝的吗?遂绝食,饿死在首阳山,后来人们认为他特别忠贞,所以叫圣之清者也,相传中国的寒食节就是为了他而建立,是中国的食神;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历事商朝商汤、外丙、重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商朝传到太甲的时候,太甲荒淫无道,伊尹直接把太甲关到了大牢里面(桐宫),三年之后,太甲悔过,伊尹又重新迎立太甲为王,所以叫圣之任者也,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柳下惠,大家都听过他的坐怀不乱(坐槐不乱)的故事,但是他真正厉害的是凭着自己的智慧避免了齐鲁两国之间好几次的战争,以和为贵,当之无愧的圣之和者也(具体详情看历史人文里面的柳下惠);最后一个就厉害了,孔子,圣之时者也,啥叫圣之时,就是能够与时俱进,放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就是永远跟着X走,孔子的思想被不断的加入了新内涵,为统治阶级所推崇。就像大家知道的08年奥运迎宾语,中国选了五句话: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③礼之用和为贵④四海之内皆兄弟⑤德不孤必有邻。

璧水桥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桥,为明代所建,因“壅水环绕如璧”,故名“璧水桥”。北京故宫里面有个桥叫金水桥,孔庙这里的叫碧水桥,合起来是金碧辉煌的意思,曲阜距离北京千里之遥,为何专门来这里建一道桥与北京皇家联系在一起那?古代皇帝是管人的,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禁锢人思想的,一荣俱荣。

大家看桥两边会发现有桥无水,为什么那?康熙年间,当地知县曾经给皇帝上了一首奏折,说曲阜有桥无水,希望可以引水入曲,疏通圣脉,皇帝批准奏折,后来实地考察,曲阜地势低洼,雨季容易雨水倒灌,为了圣地安全,自始至终未动工。

弘道门:建于明洪武十年,是明代孔庙的大门,雍正年间重修,现在三个字是乾隆手书,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颂孔子发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孔子是弘扬的什么道那?弘的尧舜汤禹,文武周公之道。也是说人可以把这些好的传统给传扬出去,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明朝重修,乾隆题字(明白什么叫千金一字了把)“大中”是赞扬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也就是指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要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服从礼制。放在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毛主席说的:往左了就是激进,往右了就是保守。

同文门: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常有小的屏障,以示庄严。同文门周无墙垣,子然独立在奎文阁之前,就担当着屏障的角色,为奎文阁做遮掩。“同文”二字出子思的《中庸》:“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文化、思想,即整个人类思想统一到孔子的思想上来。

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8年),原名藏书楼,金代重修时改名“奎文阁”。“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首,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所以我们讲的高中状元也叫夺魁,但魁非奎,因为孔子不信鬼神,敬巫神而远之。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奎文阁高23.35米,东西阔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与宁波的天一阁同属同规格的国家级藏书楼。相传乾隆赐给孔家一套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当时放在了二楼,后被孔德成带到了台湾。年国家拨款万元,进行了落架大修,于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存。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奎文阁前两侧,是四座明代御碑。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习惯叫“龟驮碑”,实际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儿子。“龙生九子不成龙”,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但是他的面子非常大,只有皇帝立的碑才肯驼,厚德载物。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

大家从前面往上面看,这块碑叫名成化碑,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立的。这块碑也叫双绝碑,哪双绝那?一是碑文字体为楷书,端正大方,结构严谨,为历代以来楷书临摹之范本。二是碑文内容,是历代以来对孔子推崇评价最高的一块碑。怎样评价:“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把孔子思想比作吃饭穿衣一样,一天都离不开。有了孔子之道,则有了天下;无孔子之道,则失天下,他把孔子之道与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康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孔子思想最为推崇的一块碑。

大家现在跟我来到了背面,往上看,会发现这块碑被砸断过,谁砸的那?历史上,对孔子批判毁坏的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真正的不是坑杀儒生,是坑杀那些披着儒学外衣的方士,到了淄博再讲方士),第二次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林是指林彪,那孔是指谁那?是批判当时的军中政界大儒,周总理。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头头谭厚兰带着几百人浩浩荡荡的来砸碑,为什么师范学院来砸那?因为当时的问个委员会认为,要用这些明日之师,推翻你这个所谓的至圣先师。

这块碑比较大,没办法砸,怎么办那?她调来一辆50拖拉机,在碑上套上绳子拉断的。后来拨乱反正的时候谭厚兰锒铛入狱,一辈子没有嫁人。那我们这些碑刻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那?曲阜叫做无孔不成村,无孔不成席,孔家的势力在当地特别大,虽然当时他们不敢公然反抗政府,被批斗最厉害的时候甚至都有人改名换姓,但是他们却把老祖宗的东西都偷偷的保存了起来,红卫兵白天砸碑,他们晚上偷偷的藏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碑刻,需要感谢下孔子的后人。另外还需要感谢另外一个人,谁那?康生!康生原名张宗可,山东青岛人,他文学造诣很高,当时社会上疯传国内书法两大家,南郭北康,康生听到后,说了句?郭沫若那个字也叫书法?我用脚指头夹着毛笔写的字也比他的好看,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负,当时红卫兵一来砸碑,我们曲阜市文物局连夜就拍了一封电报到了北京,这封电报谁能看到那?北京文革委员会!康生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连夜偷偷的把电报送到了周总理面前,周总理立即批示,命令谭厚兰带着学生返京,避免了曲阜其他文物被毁坏。

后面的这块碑叫做明洪武碑,洪武是谁的年号大家知道吗?是朱元璋的,同样是皇帝立的碑刻,其他都被砸了,为什么这块没有被砸那?大家看碑的正中间,看没看到一个红色的字,这个字叫留,什么意思那?留下来,这是曲阜市文物局知道红卫兵来砸碑之后连夜写上的字,为什么这块碑要留下来那?因为朱元璋在这块碑中写了这句话:朕奋起布衣,训将练兵,以安民为念。加之小名叫朱重八,要过饭,当过和尚中过地,放在现在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东西不能砸,就保留了下来。

十三碑亭过奎文阁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内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55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现在我们来到了龙凤柏,合起来叫做龙凤呈祥,为什么叫龙凤柏那。相传乾隆一共六次下江南,八次来曲阜,最后一次来的时候,由于年事已高,走不动路,倚靠在这个树上休息了一下,从此之后这棵树就沾染了龙气,树皮弯弯曲曲特别像龙鳞,有龙必须要有凤,风树的顶端长的特别像凤冠,合起来龙凤呈祥。

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年)所立,碑重约35吨,加上驮碑赑屭共重约65吨。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叹。怎样运输的那?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叫五百头牛拉大车:当时为了运输这块碑,先把原石通过京杭大运河拉到我们济宁,然后从济宁到达曲阜,隔地挖井,洒水成冰,用了五百头牛,六百个车夫,经十五个日夜拉到了曲阜,俗称划旱船,以示对孔子的尊重。这么大的一个碑刻,是怎样竖立起来的那?中国传统的堆土法。

大家看一下康熙御碑亭的上方,发现大成门的角插在了康熙御碑亭的两角中间,这叫什么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钩心斗角,后来演变成了勾心斗角,为什么会有这种格局那?这里叫十三碑亭院,各个皇帝都来参拜孔子,留下了太多碑刻,这么小的地方,把所有皇帝的碑刻全部放上,难为了当时的工匠,碑亭盖矮了皇帝不高兴,高了没这么多地方了,所有聪明的匠人就从空间上想办法,合理利用了空间,创造出了钩心斗角的这一建筑术语。

这个是斗角

此院东南西南还各有一片丛林似的碑碣,真草隶篆,风格各异,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元末红巾军、明末刘六、刘七以及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农民革命史珍贵的历史资料。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三门并立,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为金声门和玉振门。

现在我们来到了孔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形似“戟”,故又称戟门。“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平日均以两腋出入。大成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左右各五十四颗,因为九是阳数之极,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的最高者,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门的门槛甚高,意在进大成门谒圣庙者自然小心举措、端正举止,符合圣庙谨严的气氛。其建筑的式样一般为:两边有对称的耳房,正中开门,中轴线贯穿其中。

在大成门前后各有两个龙柱,加上大成殿前面的十个龙柱,一共十四个。龙柱原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灾后重刻。14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北京故宫也没有这种龙柱,相传乾隆八次来曲阜祭祀孔子,石柱均用红菱包裹(皇帝看龙柱,中间隔层布),一次都没有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嫉妒而怪罪。相传有一次乾隆来的时候,突然刮起来一阵邪风,漏出了龙柱的一段,皇帝问里面包裹的是什么,这时候有个比较聪明的大臣忙回:不忙尊敬的陛下您,里面包裹的是龙,为什么把他包裹起来那?您是真龙天子,两龙相见,必有一伤,我们只得把他包裹起来。

先师手植桧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它不仅与孔氏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而且还同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此赞道:“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为什么要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那?不得不说这棵树非常有意思: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如果都活着距今有多年了,后枯死两棵,唯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在元朝时,一个叫张已的人在死掉的桧树桩根部又发出的一棵幼苗移植到此,然后移植的这棵树在封建社会又死掉了三次复活,最后一次死掉是在雍正二年,复活却是在雍正十年了,所以说他活了三百年左右。而这棵树每当死掉和复活都遇到一个巧合,那就是每当桧树死掉的时候总是在国家比较衰败或者改朝换代的时候他就死了,每当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又复活了,所以封建社会讲:此树兴则国兴,此树衰则国衰!那很多客人就看到了现在树的长势,上面有一枝枯枝,充分发挥想象力(大陆客人一般讲台湾还未回归,遇到台湾客人千万不要讲)。

当年红卫兵来砸碑,一听是孔子手植桧,就想把他砸掉,曲阜市文物局赶紧出面解释:此为再生桧,是从废墟里面重新生长起来的,属于新生事物,我们共产党不就是从资本主义废墟里面成长起来的么,所以不能毁坏,桧树幸免于难。

在我们前面这个礼器大家猜猜是什么?飞龙环绕、烟云缭绕,有朋友说是香炉,算回答正确,就算是香炉,也是被帝王神话了的香炉,因为我们后面的这个建筑物是杏坛,相传孔子教学的地方,孔道辅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树,一堂课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但是小万听过另外一个解释觉着也挺有道理:古代的时候凡人老百姓和皇帝贵族拜的孔子人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一般的老百姓不能拜正殿之孔子,只能远远的参拜,叫遥参。当时的大成殿正好位于现在杏坛的位置,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除地为坛,把大成殿后移,变成了现在的格局。

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孔子“设教杏坛”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天禧二年(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修杏坛时,为了排水在前面修建了许多石质龙头作为装饰,刚开始想着在旁边在做几个三角做排水系统,后来人们发现做三角不如直接在龙头上打个孔,所以这算得上是全国最早的民间使用的水龙头了。

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现在亭内保存。相传当时红卫兵来砸碑,看到了这块碑不敢砸,为什么那?根据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说当年来砸碑的人都是根正苗红的红卫兵,没上过学,不识字,砸碑的时候看了下落款“门生党怀英书”,乖乖,他们认得了一个字党,党的东西可不能砸,就幸免于难了。

亭内另一块石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块碑在历史上海市比较特殊的,他是清乾隆皇帝的手书,那很多客人就笑了,不是你说乾隆字千字一金么,有什么特别,那大家仔细看一下他写的这个:忆昔淄帷,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李柳,博后高明,亦日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意思是说,杏坛是当年老师在这里教授学生,孔子的思想是千百年来治世经典思想,我今天来到了杏坛,可是杏坛在哪儿呢?所以,乾隆走后,孔家后人便在杏坛周围象征性的栽了几棵杏树。全文字正方圆,没有一处连笔,为什么那?原因很简单,后面大成殿祭拜的是孔子,孔子号称:历代文臣主,千古帝王师。所以在老师面前写字工整来显示对老师的尊敬。

同样是一块碑,大家随我来后面看一下,写的就比较狂草了。“杏坛赞”:“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大成殿: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8年),后毁于火。现存这座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面阔九间,纵深五间,即九五之制。古语说:九五阳气盛,至于天。古云:飞龙在天。高24.8米,阔45.8米,纵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大成殿内金壁辉煌,有大型神龛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孔子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显得高贵、威严,一副君王形象,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孔子。实际上孔子的真实面目应该是“布衣”文人的形象。孔子生于公元前年,仙逝于公元前年,终年73岁。对于孔子的相貌,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眼露精,鼻露孔、耳露廓、嘴露齿,并且孔子叫孔丘(康熙诏令天下,避孔子名讳,确定丘字书写时不写内中小竖,读音为“期”),丘就是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还是一个长人,身长1.91左右,大家想象一下孔子的样貌,就觉着非常不美观。但是我们山东有一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中国三教:以佛修心、以道修身、以儒治国,把儒学放到了国家的高度,所以历代的地位不断的对孔子进行加封,最后顺治皇帝加封到了孔子最高: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塑像两侧的对联大家看一下: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和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鬼没有撇,因孔子不敬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下联师没有横,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虽然他谦虚的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无常师。但是没有人敢在孔子面前称老师。

匾额:①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三年(年),祭祀孔子时所书写的,称赞孔子是万世人类之师,千古帝王的表率。②斯文在兹:光绪元年(年)所题,称赞这是圣人之地,是文明的发源地,全天下所有的文化都在这里。③生民未有:雍正皇帝雍正三年(年),出自于《孟子》: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思是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宋米芾的小篆写的非常有意思: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据说像孔子这样的人每隔2年就会出现一个,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毕竟丑我已经有了,就差才了。

孔子塑像两侧神龛内东为“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为“宗圣”曾参,“亚圣”孟轲,称为“四配”。再两侧是“十二哲”塑像,除宋儒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东侧北起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十二哲其等级较四配为低,哲,即贤哲的意思。唐开元八年(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祭祀孔子,定十哲配享。后来,宋、清等朝代几经更添,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固定下来为十二位。

大殿前侧是十根深浮雕,隔成九间屋子(面阔九间),深浮雕旁边的就是浅浮雕,一共八个面(八面玲珑),一面九条龙,共有七十二条龙,孔子弟子三千,成者七十二人,每一条龙代表了他一个弟子。相传孔庙所有的龙加起来一共条,旷世之作。郭沫若来曲阜市曾写过一首诗: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大成殿前露台过去是祭孔时舞蹈奏乐的地方。现在每年9月26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和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活动都在此举行。9.28日这一天,会摆上牛羊猪三牲,跳起八佾舞(朱元璋把祭祀孔子的舞蹈由六佾舞提高到了八佾舞)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寝殿,我国的宫殿建筑格局基本都是前宫后寝的格局,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殿内神龛木雕游龙飞凤,精美异常,龛内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孔子夫人,春秋时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关于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宋代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其后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

大家仔细看下寝殿和大成殿有什么不同。无匾额、无塑像、简约风格的背后处处显示了凄凉。所以很多人说,孔子思想不都是对的,也有糟粕。例如前殿有16个人跟着孔子享受祭祀,而寝殿连个塑像都没有、再例如人们所诟病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第三个例子是孔子一共有两个孩子,女儿起名叫孔无为,小名叫妮,处处显着不重视,毕竟他儿子可是叫孔鲤、字伯鱼(儿子出生时,鲁国国君鲁昭公送给孔子一条鲤鱼)。

但是来到了这里,我要告诉大家:错了。为什么那?听我细细道来:①为什么没有塑像,这个不是和孔子有关的,没有塑像的第原因是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年间寝殿遭火灾,重建时改为神主牌位。为什么改为牌位那?和孔子没有关系,和商纣王有关系,封神演义解释了原因:商纣王外出打猎,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女娲娘娘庙,一阵邪风吹过,吹开了女娲娘娘塑像前面的面纱,纣王一看心动了,提笔写下一首淫诗(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伺君王),女娲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下了狐狸精把他给亡国了,古人以史为镜,女不塑像。②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是说给女子的,是给他最喜爱的弟子之一子贡的。子贡富可敌国,但是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孔子对他说,子贡啊,唯有女(通汝,你的意思)和小人难以相处啊,近之则不逊(不屑于和他们亲近),远之则怨(疏远他们就会在背后说你坏话),告诫子贡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③孔子女儿他还是很喜欢的,孔子把他嫁给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弟子叫公冶长,孔子评价说:公冶长,可妻也。(公冶长故事看孔子故事集锦)

圣迹殿孔庙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建造。殿内共有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

孔庙东路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原为孔子当年故居。

诗礼堂是纪念孔子教子学诗礼的地方。据论语.季氏记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从身边走过,问:“你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即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回去后认真地学习诗经。隔了一段时间,孔子又问孔鲤,“你学礼了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孔鲤又认真地学习礼记。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

诗礼堂院内有一株唐槐和两棵银杏树,虽历经千载,仍枝叶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银杏,至今仍硕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诗礼银杏”即来源于此。

孔子故宅井位于诗礼堂后,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所以历来被称作“圣水”。清乾隆皇帝祭祀孔时曾勺水拜师,在井西侧建“饮水拜师”的凉亭,内立“故宅井赞”碑1块,他8次来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题字,可见其对“圣水”的崇拜了。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汉景帝三年(公元前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庙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去参观孔府。

孔府导游词

孔府即“衍圣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大门与孔庙仅一墙之隔。孔府共占地亩,有厅、堂、楼、房间,三路布局,九进院落,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社会贵族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美誉。

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袭封了32代,历时多年。远在这封号之前,自西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就给予孔子后代众多封赐,汉代曾封孔子后代为“奉礼君”“关内候”,魏晋南北朝又封“宗圣候、崇圣大夫”;唐朝封“文宣公”;宋代封“衍圣公”,到民国孔子77代孔德成时,改称“奉礼官”。“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在明代,不仅班列群官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等。孔子的嫡系长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年孔子77代孙孔德成离开曲阜,迁至台湾。

孔府大门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圣府”二字,由明朝权臣严嵩所写,严嵩是明朝重要权臣,把持朝政二十年之久。曾为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关于他是不是奸臣,历史还有争议,但是他人奸字不奸,他的书法还是很令人敬佩的,他写的“六必居”一直沿用至今。

门两边这幅对联是出自纪钧纪晓岚的书法: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点”,寓“富不到顶”,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章”字一竖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遇到较真的客人不要乱讲,古代无点的富是富的俗字;出头的章字是章的通字。“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纪大学士也不得不高看孔府一眼了。(这个对联其实是长沙太守李东阳的对联,后来纪晓岚在对联的字上动了心眼。李东阳之女嫁到了山东曲阜孔家,女婿乃孔子六十二世孙孔文韶。孔闻韶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3年)袭封衍圣公,“班超一品之阶”。李女被封为一品夫人。袭封后,东阳代衍圣公作谢恩表,并代作孔府大门联,联曰: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槐树,当地有一句话,门前种槐,升官发财。因为槐是木中之鬼,孔子不信鬼神,所以不能栽种在院内,只得在门前。

上马石下马石:相传是因为西汉末年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于是竖立一个上马石,到了清朝,清代朝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于是清朝上马石流行了起来,下马石因语言禁忌,故同称上马石。上马石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质地,一石分两级踏步,第一级高约一尺三寸,第二级高约二尺一寸,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圣人之门,由长沙太守李东阳所写。(李东阳,我们会再写一个人物专栏),上边四个圆柱叫户对,下面两个石鼓叫门当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府二门,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这道门。他一共有四个功能。①它叫“恩赐重光门”,是由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在位45年)题写的,过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时,此门才在13声炮声中徐徐启开,所以此门又称“仪门”。过去,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许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其殊荣。②它又叫塞(se)门,在我们这边有辟邪的说法,相传僵尸直走直到,遇到障碍物会往两边走,不继续侵害主人的安全。③他还叫垂花门,因门内前后各有四个倒垂的花蕾④他还有一个作用,挡风,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说法,叫穿堂风,北方风大比较干,挡风,所以一般在门后还有一个或者两个大缸,一是灭火,二是让风从这里经过调节湿度。

这个院子两侧的厅房,各挂有一个牌子,是孔府仿照国家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色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刻章还能成为一个部门吗?这是由于当地传统文化风俗:金石篆刻。古代孔府是各方学子比较向往的地方,来到这里,求得一门方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孔府作为府第,大门应该是红色的,但是一路走来大家看到了,都是黑色的,为什么那?①因为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曾经写道: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衍圣公希望子孙能够记住幸福来之不易,避讳。②是在民间黑色也称为青色,也代表清水衙门之意。(金木水火土,白绿黑红黄)。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后人的地方不断的被加封,从最早的奉祀官到关内侯、崇圣侯乃至衍圣公,从虚职(刘邦)到实权(朱元璋)乃至现在。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正中太师椅上,披铺斑斓虎皮,长桌上置文房四宝、印章令箭,两旁摆满各种兵器、更鼓、云牌、龙旗、官衔木牌等等,都象征着孔府的种种特权,甚是威严。

大家看下其中这个黑乎乎的棍子是干什么的,对,虎威棒。他因为颜色发黑,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现在的俗语:giveyoucorlorseesee。每节都有榔头,长的比较像甘蔗,所以也称甘蔗棒,打你也不叫打你,给你点甜头尝尝。

旁边有很多云牌,左右对称,都是孔家的特权表现。第一个袭封衍圣公,世代享受皇帝给予孔子后人的恩泽。世袭,一般是皇帝对于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为体现皇恩浩荡,给予这个人的子孙后代的特权,但是一般都是有限制的,比如改朝换代了。但是孔家不是,从46代孔宗愿年被宋仁宗封为衍圣公开始,一直到77代孔德成年自主请愿被蒋介石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为止,他们家世袭衍圣公封号多年,曾有32代41人接受过这个封号。光绪帝赏的紫禁城骑马(敢不敢骑不知道,但是出去必须要亮出来,身份象征)等等,特别多。

现在在大家旁边的是冷板凳,千万不要坐,相传当时权臣严嵩在嘉靖四十四年(年)被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事情败露,世宗朱厚熜(嘉靖)就下了一道谕旨,罢免了严嵩的官,查抄了严嵩的家产,儿子严世蕃则被贬官发配到雷州,后被斩首西市,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当时没有人愿意帮助严嵩,严嵩就来到了他孙女婿家(孔家),希望借助孔家为其说情,能让自己打个翻身仗。但是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况且他是大奸臣,孔子第六十四代嫡孙袭封衍圣公孔尚贤不愿意帮助他,因为他犯的错太大了,故拒不接见,所以严嵩在这里等了好久,后人把这个板凳叫冷板凳,也叫阁老凳。

我们坐过冷板凳的也不要后悔,因为这个板凳正常是给四品以上官员等候接见用的。

二堂,也叫后厅,是当年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代替朝廷来考礼乐童生的地方,二堂东边为启事厅,为正四品官,负责上传下达,西边为伴官厅,为正七品,据说,过去官员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许一主两伴,而只有“衍圣公”可以一主四伴。往里走这里有一个寿字碑,是慈禧老佛爷赐给第76衍圣公孔令怡的妈妈的,慈禧一生写的最好的就是福禄寿三个字,为什么要给孔家赐寿那?慈禧年轻的时候叫小兰儿,为咸丰之妻,但迟久未孕,孔令怡的母亲当年进京的时候给慈禧带了阿胶,后来果真怀孕了,生下了同治皇帝(只当了一年皇帝),母凭子贵,西宫就高于东宫了。后来咸丰赐给了一个福字给了东阿阿胶厂。

此寿字为天下第一寿,一笔呵成,其中可以看到四个字“大好山河”,为什么叫第一那?我们写字一般落款在哪?慈禧的落款在了最右上方,皇帝在她下方。

我们面前的这块石头是南方的太湖石。古语说:国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秀的特点,非常漂亮。放在这里就是提示来访的客人能够开门见山,不要拐弯抹角。

三堂,也叫退厅,也是衍圣公私设公堂,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场所。以上三个大堂,层层叠进,很是森严,足显出孔府的圣威和显赫。东门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接待室。西边是衍圣公写奏折的小书房。大家看三堂内的四个大字:六代含饴。是那个千字一金的乾隆写的。乾隆一共六次下江南,但是他八次来曲阜,为什么他来这么多次那?在曲阜地界上,有一种乾隆嫁女的说法,相传乾隆有个姑娘长的特别漂亮,但是有个缺点,脸上有个痦子,相传这个痦子小可克家、大可克国,必须找到东南方最最大富大贵的人家嫁过去,消灾避难,福压百货。东南方位最最大富大贵的人家肯定是孔家。但是皇太极留下主训:满汉不能通婚。这时候乾隆的三品大臣于敏中提议可以过继到汉族大臣家里,于是乾隆把闺女过继给了于敏中,嫁给了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公主嫁到孔府后,不善理家,乾隆来到孔家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正值看到孔家上至孔子71代孔昭焕高祖母黄氏到现在一共六代同堂,于是赐字六代含饴,希望他们六代同堂,和和美美。乾隆嫁女这个纯属子虚乌有,当个乐呵讲解下可以,遇到较真的,千万别瞎白活,包括孔林里面于氏牌坊里面“德”少一横,千万不要瞎讲,古代的那个德没有这一横也对,并且古代写没有一横的那个德比较多,例如全聚德、南京朝天宫的德配天地,都没那一横。旁边这个像搓衣板的地方是体罚下人的场所。现在男人噩耗的发端。

三堂过后,我们进入“内宅”,在过去,内宅绝对不许擅入,有皇帝赐给的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由十几人轮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内者,“打死勿论”。

内宅门西边这个水槽叫石流,过去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进石流,淌入内宅。孔家不信鬼神,信风水,在家里挖井取水怕破坏自家风水,加之怕有投毒事件,所以水都是由水夫送过来,在我们孔林前面有个林前村,那个村子里的人全部是为孔家服务的仆人。

内宅门的内壁上画着一个形似麒麟的动物,叫“贪”,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生的是龙头,麒麟身、狮尾、牛蹄。能吞下金银财宝,你看它连八仙的宝物都吃掉了,还要去吃太阳,结果被太阳所融化,掉入海里淹死了,以此告诫人们不要贪婪。(俗语:人心不吃蛇吞象,贪心不足吃太阳)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驻足观看此画,并有人喊“过贪门”,以戒要清正廉洁,不要贪脏枉法。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官员和“公仆”们,是不是也有借鉴和启发呢?

孔家特别信风水,例如我们前面看到的石鼓,大家猜猜是做什么的?是孔家搭戏台唱戏的地方,孔家怕破坏了自家风水,所以不栽木桩。大家知道津浦铁路把,当初是要经过曲阜的,但是由于孔家太过执着,怕惊扰了孔林里的圣人,所以被迫先绕道兖州,再绕道邹城,饶了二十多公里,大家能相信孔家的影响力把。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前上房,有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朋友的地方,当年孔府戏班在此演戏,东侧间有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中间是件满汉全席餐具,菜多达道,可想孔府菜之丰盛。西里间,为衍圣公签阅文件之处。

正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寿”字,慈禧老佛爷亲自书写,桌子上有三样东西,正中间的是一直坏掉的钟表,即是死钟(始终),东门是一个花瓶,西面是一个铜镜,合起来的吉祥寓意就是始终平静。

我们现在走过的这个小巷子是一人巷,为什么这么窄那?一是防盗,二是考验仆人。

现在来到的是前堂楼,它是七间二层楼阁,富丽堂皇,室内陈设布置,全为当年原貌,内有珍奇书画墨宝、古玩衣冠,这是第76代衍圣公和他四个夫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孔令怡一共娶了四个夫人,前妻孙氏,没有子嗣,后病死。纳妾丰氏,也同样没有生育,续娶了北京一个富商的女儿陶氏,据记载,陶氏长相与慈禧太后非常相像,但是孔令怡不怎么喜欢她,只是秉承主制,依然是他的一品诰命夫人。生了一个儿子,三岁夭折了,之后再也没有生育。当年陶氏嫁过来的时候,带过来一个丫鬟,叫王宝翠。相传倾国倾城,异常漂亮,陶氏的两个哥哥为了王宝翠大打出手,无奈陶氏把她带了过来。因为陶氏不能生育,所以后来孔令怡又续了一个侧室,就是这个王宝翠。王宝翠还是比较厉害的,一连给生了俩姑娘。年11月8日,孔病逝于北京圣公府。病逝前给当时的徐世昌还有遜帝溥仪各奏折一道:幸几年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如若生女,在当由族众共同酌议相当承继之人以重宗祀。政府相当重视,派军队把整个孔府围了起来,孔家的宗族长老也在孔府外等候,孟颜曾三圣家里备份比较高的女眷也来到了孔府监产,孔府的重光门也给打开了,一系列的举措全部准备妥当,孔德成就来到了人世间。17天以后,陶氏从喜悦中返过神来,封建社会,母以子贵,于是怕王宝翠地位告诉她,派一个心腹叫孔心泉下了一副药,就把王宝翠给害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开心开心就好,王宝翠其实正史记载是死于产后风寒,遇到严谨的客人,你懂得。

这个院子是后堂楼,这颗石榴树是当年孔德成出生的时候陶氏栽的,取子孙满堂的意思,距今快一百年了。后堂楼各有配楼三间,后堂楼是孔德成先生当年结婚的地方(孔德成年正月初四生,孙琪芳是清咸丰状元孙家鼎的孙女,孙家鼎曾经担任过工部、吏部、礼部尚书,是当年皇帝的老师,她俩算是门当户对),堂中陈列着当年结婚的用品和名人赠送的礼品和题字。孔德成年12.16日结婚时,正值西安事变期间,本来蒋介石先生要亲自参加婚礼,但遭到抗日将领张学良、杨虎成的兵谏,自然,他也就不能参加这最后一代衍圣公的隆重婚礼了。(民国时期,孔德成主动要求民族政府撤销衍圣公称号,改为孔子祭祀官)人没到,礼物到了,东侧中间的中式沙发和梅兰芳轴画都是蒋先生送的,并送0银元筹备婚礼,那个西式沙发是马歇尔送的。

孔德成婚后,随国民政府辗转于重庆南京之间,年从南京跟着蒋先生迁居台湾,自此一直到8年10月28日上午去世,再也没踏上大陆一步,享年88岁高龄。末代衍圣公退出了历史舞台。(PS:台湾教师节是孔子诞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府的后五间,特别安静,常被当作书房使用,旁边是一棵我们山东的大枣树。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府后花园,它建于明弘治16年(公元3年),由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孙衍圣公孔闻韶的亲家李东阳设计监工建造的,到了明嘉靖年间,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当朝权臣严嵩又助修建,严嵩的孙女嫁给了孔子64代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到了清代,乾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72代衍圣公孔宪培,又为修建孔府花园大动土木,经过前后三次大修,花园成了现在的规模,面积比北京故宫的花园还要大些。这里面有各种奇花异草,古树如五柏抱槐,奇异的如照壁上的这幅画:度以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路始终朝向你自己,此画无落款,有很多争议,相传是孔家的油漆工所绘。

现在我们孔府游览结束,大家跟着我到下一个场所,孔林里面参观游览。

孔林导游词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看了祭祀孔子的庙宇,看了孔子后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下边我们参观埋葬孔子以及孔子后代的基地孔林。

孔林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过去墓地的“风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

万古长春坊:清雍正十年七月,寓意孔子思想万古长春之意。文革破四旧时期破坏。所以大家如果仔细观看万古长春的话,春字的左半边是老碑,其他的都是后补的。好多客人说这边好多柏树啊,为什么种柏树呢?①柏通碑,饱含着后人对先民的哀思之情,②古代先民认为,肉身已死、精神永存,而柏树四季常青,代表了精神永存。③柏树寿命长,代表了子孙绵延不绝的美好寓意。④柏树是个耐热耐寒的植物,适合种植。

我们走的这个路那叫神道,两边就是小万给大家讲的林前村,这个村子里住的全是给孔家服务的仆人,如送水户、锅炉户、牛户、羊户、猎户、菜户等等,后来孔家衰败,孔德成远走他乡,这些人就都各谋生路了。

孔林大门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进入景区之后,我们看一下景区车览示意图,整个孔林是明清格局,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延时最久、埋葬人数最多的家族墓地。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

全部走下来一圈我们一天也不够,所以我们选择车览孔林吧。

进入孔林大门是一条长约1华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叫“观楼”,俗称“二林门”。此门原是古鲁国城北门。大门到二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在这一华里的甬道两侧,种植了很多柏树,左边是72棵,孔子弟子三千,成者七十二人;右边是73棵,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所以我们当地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小鬼不叫自己去。

孔林是孔家的私人墓地,所以外姓是不允许埋葬这里的,那孔家的人都可以埋在里面吗?在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叫做五孔不入,就是五种姓孔的人不能埋葬在孔林里面:①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不能埋葬在孔林里面,但是娶进门的媳妇可以②过继的异性孩子不可以,改姓孔的,包括皇帝赐姓孔的也不行③犯过王法④夭折的或者得过重大疾病的⑤孔家信儒教,所以姓孔的信奉佛道两教的。

但是什么都有例外,这个人叫庄陔(gai)兰。年的时候,64岁的庄陔兰来到了曲阜,担任孔德懋和孔德成的老师。他做老师很有原则:①不要酬金,只需要衣食住行费用②自己不辞,孔家不能辞③自己要辞,孔家不能阻止。最后,庄陔兰病危也未辞职,年去世的时候埋入了孔林。成为了孔林里面唯一的“外姓人”。

陵林墓坟区别:

《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因此古代皇帝死后叫驾崩),诸侯死叫“毙”,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后来,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与庶人称死。”既然古时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叫法,那么他们死后的归身之所自然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陵在我国,帝王死后的葬身之地称为“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封建王权不断加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死后的葬身之地不仅占地广阔,而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便称为“陵”。依规定,皇帝的陵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的皇帝陵总是超过了这个高度。至于老百姓,其死后的葬身之所不但要称为“坟”,其规格还要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受处罚。其他大臣们的埋葬地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林,较陵次一等,一般用于埋葬一些有社会威望的大人物。这类人物生前贡献和功绩卓著,死后,对其葬身之地,人们想尊称为“陵”,但又不能乱了规矩,只好使用谐音,称为“林”。比如“孔林”是孔子的葬身之地;“袁林”是袁世凯的葬身之地;“元帅林”是张作霖的葬身之所。一般地,林的面积仅次于陵。

墓,有不少这样的人物,生前很有影响和贡献,其死后的安身之地规制较高,叫作“墓”。如长沙马王堆大墓、杜甫墓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安阳发现的曹操墓。曹操虽权倾一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生前毕竟没有称帝,所以,不能叫“曹操陵”,而只能称“曹操墓”。

坟,老百姓死后的葬身之地,只能叫作“坟”。在辞海上,“坟”的释义为: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墓,~地,~冢,~茔(坟地,坟墓)。

还有一个就是冢。冢是比较高大的坟,即“冢”比平常的坟要高要大。能建高大坟墓之人,身份地位当然也是比较高的。凡是有官职的人死后,埋葬他们的地方都可以叫冢,王侯将相的墓也可以称冢。有些人生前贡献比较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死后却没有留下肉身,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生前的衣物以及一些用品埋葬到冢里面,即衣冠冢。

在古代,若按尊卑排列,应该是陵、林、墓、坟,冢则有大有小,介于林和坟之间。

人死后的葬身之地,名称不同,规制也不同。可见,在封建社会,人生而不平等,死亦不平等。

我们坐小车游览的话,第一座墓碑为孔令怡墓。

孔令怡墓:和他四个夫人合葬墓,墓前石碑一通,供案一个,香炉一个,祭奠池一个,火池一个。今年,其女孔德懋又在孔令怡墓前,按照衍圣公的埋葬规格,立起了石仪。顺序依次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翁仲。

乾隆为他的书法老师,孔子第七十代孙孔广啟所立的牌坊,乾隆亲笔所提,寓意他老师的教诲念念不忘。

孔尚任墓位于孔林东北隅,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孔尚任(--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是《桃花扇》。他出生书香门弟,因屡试不第,中年隐居曲阜石门山。康熙二十三年(年),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时,他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给皇帝讲经,深得褒奖,破格提升为国子监博士。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河,通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年,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王公显贵争相传抄,以至洛阳纸贵,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于氏坊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那么为什么改姓于又嫁到孔府的呢?这里还有段小故事。据说乾隆的女儿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东南方大富大贵的人家。朝里大臣们议论,天下只有孔圣人的后代最有福。但是当时是满族统治,按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于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将女儿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忠为义父,这样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尊重历史)。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相传于氏小姐只生过两个闺女,还都夭折了,所以孔家人认为她没有生育男孩,德少一横。(切勿瞎讲,以前的德就是没有横)

洙水桥孔林二门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古洙水早已湮没。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明嘉靖二年六十二代孙孔文韶立,清朝雍正年间,本地知县上奏皇帝,请求拨款重修,于是派两钦差去监工,后来他们来到这里认为牌坊保存很好,不需要重修,后来皇帝来祭孔,来不及重修了,为了保命,找了两个工匠去改字,工匠怕欺君是死罪,没有全改,只改了前面没有改后面。

相传孔林第一个入土为安的是孔鲤,当年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选墓地,当选在这里的时候,孔子很多弟子说:这里背山不靠水,位置可能不是很理想,结果孔子说:不要慌不要忙,自有秦人来帮忙。果真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途径曲阜,听信术士之言,要在孔林到孔宅之间挖开一条河流,破坏孔家风水,并取名叫诛水桥,企图切断孔家的圣脉。结果正应了孔子的预言,人们认为孔子预言有水则灵,所以把言字旁的诛变成了三点水的洙。

乾隆来的时候,走到前边有些为难,问道:岚岚,这小桥听闻是为了切断孔家的圣脉而设,百姓走自然不会追究,可寡人有龙脉傍身(这里可以讲讲他和富察氏的故事),会不会对我有影响啊?!纪晓岚不亏是才子,脑洞思路一起打开,忙回乾隆的话:陛下,这座桥可非常吉利!“吉利从何而来啊”乾隆追问,纪晓岚回答:从孔古至今,孔子的思想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圣人思想的提升就有三次,第一次孟子,第二次董仲舒,第三次程怡程皓两兄弟和朱熹。况且自从董仲舒提出儒学,汉武帝确立了以儒治国之后,孔家地位不断的被加封,所以这桥往上走叫步步高升。这座桥最早修建于秦始皇时期,孔圣人到秦始皇时期他的第八代都是一代一个男孩,正是有了这座桥之后,到了第九代开始开枝散叶,生了三个儿子(孔腾、孔树、孔鲋),这正是所谓的往下走子孙满堂。所以这座桥正所谓是人才两旺之地,风水绝佳之所。乾隆一听,龙颜大悦,道:我们走走。

挡墓门,三门对开的一道门,起到了障景手法,使得后面的建筑更加威严和神秘。也更能显示墓主人的尊贵。三门:文东武西,皇帝走中间。后人有云:先皇后主随风去,唯留此门待明天。今天我们可以从中间走过去,享受一下帝王般的待遇。

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甪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正讲),演绎:在秦始皇时期,修建了很多直道,在直道两侧会竖立很多诽谤木,这个诽谤木是做什么的呢?就是让老百姓提意见建议的,后来那,人死之后就把他放到了坟墓旁边,记录这个人的功过,我们看下华表的右下方,用油漆写着三个大字:孔老二。啥意思呢?批林批孔的时候,红卫兵所题,就说孔子上面有个哥哥,叫孟皮么,孔子(孔仲尼,古代排行:孟仲叔季)是千年老二。

文豹形象似豹,能分善恶,腋下喷火,温顺善良。我们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讲的就是他和孔子的故事,相传他特别通灵性,孔子读书它就给孔子掌灯,孔子弹琴它就给孔子跳舞,孔子写字它就研墨,深得孔子喜爱。

角端,犀角、狮身、龙脊、熊爪、鱼鳞、牛尾,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摸摸甪端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甪端腚,一辈子不长病,摸摸甪端牙,金银财宝往家爬。其实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

翁仲,姓阮,名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秦始皇特别喜欢他,死后铸铜像立在咸阳宫外,用以震慑匈奴,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清代的翁仲和明代之前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衣服上的补子,清代的多以文官的飞鸟、武将的老虎豹子等,所以我们一般开玩笑,整个清代的官员都是一群禽兽。(慎用)但是我们看到的他们的补子还是明朝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满人入关之初,提出了易服剃发,招到了激烈的反正,所以汉人大臣提出了“十从十不从”(具体查询下,特别有意思),其中有一个阳从阴不从,所以翁仲保留了明代的服饰。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解放战争时,相传济南战役之前即在此开过会议。新中国成立后, 前期,朱德在此开过会议。

穿过享殿之后,大家就看到了子贡的子贡手植楷。孔子其实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不过传闻颜回和孔子登山,下山头发全白,29岁就去世了,孔子非常悲痛,所以到了孔子晚年的时候,经常说:谁能继承我的遗志呢,没有人啊,没有人啊。

当时子贡正在做跨国贸易(和北方匈奴(匈奴称呼其实不准确,慎用,当时不叫匈奴)做牛羊马,和南方的富商做珠宝生意,传闻富可敌国),所以孔子死的时候他不在身边,孔子临死前不断的说:赐!迩来何迟也。所以知道师父孔子去世之后,子贡非常悲痛,拿着当时就近找到的楷树木头(哭丧棒,当地风俗,人死之后,子女会拿一个几十公分长的木棍做哭丧棒来使用,用以悲痛不能支撑身体时著拄着地,个人观点勿喷)来到了孔子墓前,守墓六年。

旁边有一凉亭,上面有一个子贡手植楷图,相传这块碑刻俗称流泪碑,啥意思呢,在阴天下雨的时候,会从石碑上面流下来水珠,相传是子贡思念老师而流下来的眼泪,专门上过央视栏目:走近科学。

那石头为什么会流泪?这块石头有三大特点:①其色如蟹,有血多黄色斑点②其质如铁,石质坚硬,砸过后,拼凑起来依然严丝合缝③其细如玉,石头本身密度高,对热的传导能力强,下雨时,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一起形成水珠,特别光滑,所以水珠便一串串流下来了。

前面第一个坟墓就是孔子孙子的墓:沂国述圣公孔伋墓,字子思,传闻他长困于宋,作《中庸》(还有一种说法是《大学》)

再往前的墓地是孔子的儿子墓:泗水侯孔鲤墓,关于孔鲤的记载不是很多,最多的就是一个孔鲤过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和孔鲤一句名言:你父不如我父,你子不如我子。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年)黄养正书。孔子于公元前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武帝于大德十一年(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演绎):康熙来的时候,相传看到孔子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站而不拜,中途去驻跸亭休息。大臣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孔尚任说:皇帝和圣人不能二王对拜,皇上是来拜老师的,不是来拜王的,命人用红布把文宣王三字盖住,写上了先师两字。皇帝就顺利拜了老师,因此非常开心,说:孔林日久失修,面积较小。其他人都没明白什么意思,孔尚任高呼:谢主隆恩。啥意思那?面积小就需要扩大,孔林一次性扩大来了现在亩的规格,日久失修就是需要拨款修缮。皇帝特别喜欢孔尚任,就把他带到了京城,后来都知道他写了《桃花扇》,以莫须有的罪名贬官,郁郁而终,因为他对孔家的贡献比较大,所以他的儿子晚上偷偷把他埋进了孔林。为什么要偷偷呢?因为五孔不入里面有一个,就是犯了王法的不能埋,但是他贡献实在太大了,所以孔家人都默许了这件事情。但是墓碑上没有写他的名字。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

子贡庐墓处孔子墓西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最后,送大家一个孔子墓演绎:相传孔子死之前让其弟子给他作49个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听信术士之言,要断其圣脉,挖其坟。当时挖坟人挖到第48个的时候,挖出来一块碑,上书:秦朝一小儿,自称始皇帝;乱我坟埛占我床,走到沙丘一准亡。说孔子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tmingy.com/qlxyby/14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