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未来510年零售业发展趋势上篇

  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看见什么,你就去创造什么前段时间写了“漫谈未来5-10年科技智能产品发展趋势”小文,反馈不一,有的感慨,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有的认为未来不容乐观,应循序渐进。我认为,激进点或保守点的观点,他们基本没有错。所谓的趋势,主要指沿袭当下技术轨迹及发展,它有可能走到的地方及过程,而且那个地方值得走过去,那个过程走的虽然辛苦但充满幸福感。再来一句“鸡汤”的文字,就是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看见什么,你就去创造什么。

01制造型新零售:未来零售业态乃至国计民生重要支柱力量

深处科技零售行业,今天我们由此来展开,就来漫谈一下未来5-10年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小米百货”依托的是对上游供应链厂家资源的整合能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科技品牌企业-小米,他是由小米UI开始,做小米手机,然后扩展到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领域,目前已发展为小米品牌为主的供应链型的复合产品品牌厂家,旗下的“小米之家”一度被大家称之为“小米百货”。拆解来看,小米依托小米的品牌和巨大的流量号召力,实现对上游供应链厂家入股合作,我们姑且把这种形式叫做“制造型新零售”,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制造型新零售通过新渠道,实现差异化市场,双向补位制造型新零售除了小米这种以自有品牌扩展为主的业态,还有其他的形式存在,如阿里的农村计划,帮助千万农民脱贫,依托淘宝、阿里平台,千万农户通过此,将产品零售给消费者,国外友人。近一阶段,新贵电商平台快手推出的扶持千家工厂计划,融合工厂的资源,为快手的平台使用者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真正地实现科技走进千万家的美好愿望。这样看,制造型零售就很有意思了,如发展不均衡的两个地区,双向补位,根本的销售逻辑就是通过新零售渠道(快手、阿里系、小米等),把双方缺失的商品、生活需求满足了,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均衡发展。这也符合当前的社会、政治取向。制造型新零售后向整合,展示旺盛生命力我们从理论框架上来分析,渠道或品牌通过掌握大量的购买者信息,或依托强有力的品牌资源,从而可以有能力后向整合,从而不仅整合了中小企业(作坊),有利于产品质量标准化,有利于整个产业发展,而且缩短了中间环节,有了一定的品牌溢价,进而掌控了产品定价权力,并提升消费者产品体验。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它的生命力最为顽强。

02“新仓储、新配送”新零售:诸侯争霸,七雄初现

本次yiqing的突然到来,大家足不出户,这对传统零售业有致命的打击,但同时也加速了诸如游戏、远程教育及外卖等领域的发展。今天我们要谈的第二个新零售模式就是以美团、饿了吗等企业为代表的“新仓储、新配送”为特点的新零售。之所以叫新仓储、新配送,以满足人们日常生鲜、餐饮等需求,开展的配送服务,他们主要有几大类企业代表。共享仓,做聪明的新零售“共享仓”模式。代表企业以美团、饿了么等企业为主,他们提供平台工具,负责线上引流,为中小餐饮企业/门店服务,中小餐饮企业/门店在平台上搭建服务窗口,最后由平台自有物流或第三方物流配送。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我们可以把平台想象成京东,但是他比京东更“O2O”,平台的仓库都在消费者的周边,一定意义上来说,共享仓其实更是依托平台客户的仓库来做的前置仓,借鸡生蛋。共享仓的优势很明显,平台只是做流量平台,通俗一点说,搭架子,收租金,中小企业要想在其中有所成绩,就必须象在京东、天猫平台一样,做好服务的同时还要耗尽资源买流量,最终看似自己的私域流量都变成了平台的公域大流量池积攒。前置仓,做资本的搬运工前置仓模式。代表企业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企业为主,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自建仓储,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写到这里,脑袋中飘过很多词:密集的人员、密集的仓储、密集的调配、大量的损耗…….这注定是头部品牌大资本进驻的市场。在这个赛道里,除了资本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反应机制和灵活的争夺流量的方式方法,短时间内看不到盈利的点,除非像当年快车大战那般,最终,血拼过后,只剩滴滴收割胜利的果实。当然,这是个重要方向,短期来看,被习惯培养出来的需求往往是刚需。yiqing期间,足不出户的生活,线上下单已经让很多居家主户形成购买习惯,俗话说,21天就培养出一个习惯,这马拉松似的yiqing,肯定让很多人成为前置仓企业的铁杆粉丝,线上线下捆绑越来越紧密。长期来看,人们不是常说,最好的状态往往就是要什么有什么,一定意义上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运营越来越精确,这个看似玩笑的美好诉求还是可以被满足的。到家新零售,做辛苦的小蜜蜂“到家”新零售,这里我把前置仓和到家区分开来,因为我认为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前置仓”零售更多的是依托强大的社群运营能力来实现零售,做的是社群运营能力;“到家”依托分散的社区运营能力来实现零售,一定意义上来说,他做的更多是熟人的生意。目前这种新零售,主要特征更像是中介运营商,他整合上游供应链,并做好需求的收集和运营。这种生态缺乏核心的技术或资源壁垒,导致行业天花板很低,往往做了几百个小区之后,要么面临内部倒戈、楼长“起义”的现象,要么营业增长支撑不住费用增长,烧钱维持不下去。同时,社区零散多样的需求,也对供应链带来很大的挑战。然而,到家的新零售方式,它的商业初衷触达了消费者消费的本质,信任和方便,所以,即使困难重重,它也会以更顽强的状态存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当然,将来他也有很大可能与物业或前置仓等生态整合,实现共赢。今天就先写到这。其实,无论哪一种新零售,它只是借助新技术、新资本,做新的玩法而已,最终比拼的还是服务的本质,与其相互模仿,更换概念,不如深扎人性,触达人心。(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tmingy.com/qlxyyf/17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