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新熔体618流量争夺战,零售商家未来
线上购物狂欢节悄声落下帷幕,今年的,线上零售发生着什么改变?
从活动时间上看,今年的大促和去年双十一一样,购物战线拉长。天猫、京东、苏宁等老牌电商平台在5月24日,就开启了大促,比去年早一周;拼多多在5月22日开启百亿补贴活动;快手电商在5月20日推出“品质购物节”;而抖音电商也在今年入局,推出“抖音好物节”。
今年的和往年有什么不一样?零售商家要如何去进行下一步布局呢?
01市场消费力释放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期间(6月1日0点-6月18日24点),全网交易总额为.8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26.5%,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京东官方统计,截止6月18日24时,“京东,18周年庆”累计下单金额超亿元,创下新的纪录!天猫数据显示,有25万品牌参加了天猫,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期间有万新款商品上架天猫,令人惊奇的是,在大促期间,直播带货总交易额达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1%。
从数据上来看,消费市场的活力依旧很高,消费力正在不断被释放。对于零售市场和零售商家而言,消费力的持续释放增长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意味着市场活力依然很高,刚入局的零售商家未必没有一争之力。
而在国家“反垄断”政策出台后,也不再出现往年二选一的情况了,品牌商家着手于多平台布局。从各平台的参与力度看,淘宝、京东依旧是主力平台,拼多多参与度相对较低,抖音快手积极入场。根据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选择时,更看重产品的品牌与品质,低价产品的优势不再明显。对于零售商户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品牌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商平台。
02市场消费力释放
今年有个明显的现象,品牌商家实时战报发布量减少,大促是否已经沦为各大平台烘托气氛,各路商家陪跑的活动。而且平台营销套路越来越多,消费者眼花缭乱,也越来越不买账。
战线拉长,导致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周,不少品牌就开始疯狂投放,争抢线上流量,也让品牌在流量上投入更多的成本。
不少品牌商家表示,目前公域流量越来越贵,价格至少时平时的两倍,对于美妆等热门类目,流量费至少贵5-6倍。而即使是在平时,线上推广的成本每年涨幅都在10%以上。
而在如此昂贵的流量费下,品牌并不能获得相对应的转化,所以每逢大促,不少品牌就选择躺平策略,不参与、不凑热闹。而随着直播带货平台的入局,线上品牌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现有的线上流量,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03线下销量提升
在线上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线下店铺也开始借势发力,期间,母婴、商超便利、餐饮、数码等多个不同领域的线下商家也开启了促销。线下店铺的到店人次大幅增长,尤其是品牌数码店客流同比增长近10倍,整体成交额同比增张近5倍。线下实体银泰百货,在期间客流同比增长14%,其中多家银泰城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
对于品牌门店而言,线上流量转化,促进线下门店销售额迅速增长。对于品牌线下店而言,品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索数字化转型,建立会员社群、开展小程序售卖以及直播,构建品牌的私域流量池。更好为消费者服务,也让品牌得以更好发展。
线下场景式的消费体验,是线上购物无法取代的,线下零售在即时性、体验式、服务型消费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04线下商家的零售之路要怎么走?
对于大中型的品牌而言,不论是经营公域流量还是线下私域流量,在资金和人员投入方面,都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而对于小商家而言,自身的体量不允许它再去支付这样的成本,在线上经济迅猛发展的这些年里,小商家转型入局的门槛越来越高。
而在流量入口的选择上,街边店铺尤其是餐饮商户,许多已经做过公域流量,例如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等平台。商户们发现,这些平台的成本逐年增长,在平台的裹挟下,不得不去做活动,赔本赚吆喝。相比于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经营对于小商家而言更有价值,也能让店铺更好的发展,但在私域流量的经营中,许多商户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如果小型商户能有免费的线上工具和运营团队,对于经营门店,他们会更加得心应手。目前而言,新零售的只能为用户提供线上工具,无法解决落地运营的问题,大众化的方案不适用于每个商家。而新熔体团队共享、高维度落地运营的模式,恰好适合现阶段的实体商户,让实体商户能更快更省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