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财务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转型背景
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前期的探索阶段,进入数据驱动的运营实施阶段。在零售行业,日新月异的科技与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不断驱动零售模式的改变,实体商业与数字经济、传统零售与新零售逐渐融合并形成了零售快消行业全渠道、一体化的销售模式,也改变了以往企业认知中线上、线下渠道割裂的思维定式。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全渠道线上、线下销售业务对接,及时有效的管理多种类渠道结算和对账,通过财务管理和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零售业务的管控,是新零售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今,谈到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传统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制约,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传统经济带来了生产效率提升以及生产模式改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或者正在进行着数字化转型。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各大企业纷纷摩拳擦掌、满怀雄心壮志,希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通过数字举措实现5%到10%,甚至更高的年增长率和成本效率。
当然,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跟随时下潮流,将业务体系上云即可,而是需要让数字技术深度参与到企业业务流程当中,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当数据成为驱动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依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真正步入深水区。
财务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第一步是“业财融合”,强调“业财融合”就是追求企业内部的高质量发展,这能让企业通过财务的视角,让业务的发展更符合财务的预期成果,能把业务管理的风险,通过财务的规则给控制住。当业务在数字化改造后会直观体现在财务表现上,但是在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这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在前端业务等方面的经营上模拟、测算都跟财务结果融合才能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越做越深入。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要素,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基础,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的基石;智能是数字化转型的灵魂。数据驱动、智慧赋能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以数据驱动企业,以智慧赋能管理;连接是数字化转型的生命力所在,数据孪生连接人、物、事。数据、连接、智能构成了企业转型的主线;转变是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尤其是商业模式、运作机制、管控机制、决策机制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变;场景是实现企业数字化的具体路径,要以场景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突破老壁垒,构建新模式;要摆脱传统架构,依托“平台+能力”的新技术架构平台,构建新一代ERP与管理决策支持能力;迭代是常态,数字化转型将以思想、工具、场景、体验持续迭代的方式向前推进。
数字化转型案例介绍
以零售行业具体案例来论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影响,通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的管控体系,帮助该零售企业实现新的突破。
某国际知名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设计、生产、销售运动鞋服、配饰等运动装备的综合性、多品牌的体育用品集团,其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门店众多,门店总数超过1万家。但是,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张,在经营中也出现了对账涉及场景多且对账规则复杂的情况,其现有对账工作完全依赖人工,对账效率低且对账工作量巨大,财务问题成为了企业发展扩张路上的障碍。
首先咨询公司对该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摸底排查后发现,该企业销售渠道和结算管理中存在三大类问题。第一类,是各地区记账数据格式和账方法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对账管理平台,不同地区依赖个人经验,对账准确性无法保证,依赖Excel表格保存数据,数据流程不统一,没有数据沉淀;第二类是因为品牌及门店众多,流程不统一多个品牌有自己的管理机制,构建了不同的管理系统从生产制造到交易管理、财务管控各个环节都存在流程和独立建设的系统;第三类则是从电商平台手工导出业务结算单,数据量较大,且不同电商平台数据格式不一致。
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通过对于企业目前通用型业务域对账模型等,进行统一建模;对于不同门店、不同产品品牌等业务域,根据业务场景分别设计,使用低代码业务对象提供的复用、引用等技术手段处理模型差异性。并抽象不同的对账规则,形成业务规则管理规范,规范线上、线下不同门店的对账处理流程。
然后,基于AI中台RPA等自动化技术手段,根据对账业务逻辑、财务管理要求、业务管控策略,定义自动对账处理的流程以及相关业务规则,并且根据用户场景进行操作和样式优化,适配PC、手机等多终端,提高了体验和效率。
对于电商数据,使用OCR技术自动识别结算单信息并插入到统一对账单;通过系统集成,对账平台同步零售系统销售数据;系统自动对账,并基于对账结果形成待开票清单。对账平台则以API方式同步支付宝等电商平台账单及保证金明细,同时同步电商中台销售结算报表及退款明细,通过匹配规则,将支付宝流水自动匹配至费用项,形成待入账明细,自动创建工单并完成记账。
最后,通过监控平台实时展示对账进度和对账结果,实现对账工作线上化、透明化、可视化。运营监控平台展示信息可基于客户需求进行灵活调增;系统可对对账业务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对风险事项进行及时预警和管控。
从企业需求和应用效果来看,大数据量的快速运算性能对满足用户需求和应用价值来说是非常震撼的。
整体方案不仅包括为企业建设的全渠道对账系统,也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底座未来可能的弹性扩展,以及企业自定义的应用开发能力建设。
通过对国际知名企业的财务对账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后,该企业实现了对账流程线上化、透明化:可实时查询对账流程、差异台账、对账数据,便于稽查及数据分析,并且替代了人工取数,标准化对账数据模型,提高了对账的准确性。
对账流程自动化之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中台结算数据在1小时内对账完成,98%对账场景系统可自动匹配费用标识,极大节省财务人员对账投入,系统上线后对账人员减少60%。
对账流程结束后自动生成财务凭证,只是初步构建企业基于数据驱动的管控体系。财务数据化之后,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沉淀,让企业通过财务的视角,让业务的发展更符合财务的预期成果,这才是根本目标,也是“业财融合”追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