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卖拖鞋1年做到2亿,产品焕新率达70

 

文:加七

所谓水滴石穿,磨杵成针等等,都不太现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就有人把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大了。在中国无数十八线小镇的摊位上,一双双手伸向红的、灰的、蓝的凉拖鞋、棉拖鞋。如今,摊位变成了大超市,纸币变成了“支付宝到账”的提醒,同样的人们的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了。拖鞋作为必备的家居用品,也是具有很大的市场。早在年的时候,中国拖鞋市场就达到了亿的规模。

如今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一年做拖鞋能够做到2个亿,年仅30岁。张雪飞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工作一年后,他仍然想创业。直到年,他进入了一家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拖鞋贸易公司,并获得了一些股份。

没人想到一个从事高端工作的年轻人最终会融入义乌小商品市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义乌是中国内地六大强县(市)之一,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内地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廉价、市井的外衣下潜伏着一座犹太城,一道天梯——那是他眼中的义乌。

很多人都知道,拖鞋很难赚钱,单价只有几块钱到十几块钱。虽然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出口,但竞争非常激烈。行业不仅野蛮增长,而且价格战一触即发,同屏商品一样,你低,别人比你低。利润被一次又一次地削减,有些企业甚至花钱去搞人气,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下,很少有人坚持。

张雪飞意识到电子商务不再能在价格上竞争。网上商店拖鞋的主流价格在9.9元到19.9元之间。快递成本加上运营成本不仅不赚钱,而且造成越来越多的损失。不管销售数字有多好,没有利润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拖鞋市场有亿英镑。我们不必和别人竞争。只要从这个竞争的漩涡中逃出来,我们还是能抓住客户的。

23岁,蓬勃又略青涩的年纪,张雪飞第一次带团队

张雪飞走出了原来的公司,创造了“朴西”拖鞋的品牌。他在拖鞋行业遇到了许多朋友,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此外,他借了多万元,建立了一个工厂,并开始自己生产和销售。

当时,他们知道日本拖鞋制作得特别好,于是他们找到了一家中日合资拖鞋厂,一次购买了万件。但是这家工厂的鞋是卖给日本的,日本对拖鞋的要求就是静音,因为日本是木地板,而国内拖鞋讲求防水、耐磨。结果,第一批购买的商品就打水漂了。

张雪飞的团队没了资金是很难捱的,后来,他们草草处理了这批货。凭着极为有限的资金,他们又开始找义乌本地鞋厂,做自己设计的鞋子。

一双拖鞋的设计,能玩出多少种花样

张雪飞的团队意识到,如果拖鞋想卖高价,他们必须去高端市场。只有追求气质和品质,你才能定价。但是如果你自己设计,很容易被抄袭并且烂大街。因此要想二者成为优势,就必须增加产品的焕新率,只要抄袭者赶不上,就永远有竞争力。他们的产品焕新率达到了70%,而同行只有20%~30%。看过朴西的产品,你会惊讶:抗菌、银离子、竹炭、智能化……在拖鞋产品的更迭中,朴西一直追逐、创新着最新面料、工艺。

他们一直追求面料和工艺的创新,直到年他们有了自己的正式工厂。四个人的团队,发展到五六十人,前一年网店10万的销售额,第二年年底已经是2个线上店,营业额万。到年,他们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亿。当时,张雪飞只有30岁。好看的数据背后,是近乎天天凌晨3点下班,是4个人一起通宵,累了办公室铺席就睡……

,张雪飞步入而立,朴西也迎来了六周年生日

从入行到现在仅仅扎根了7年,他们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4.5岁。畅谈朴西的布局:加速线下布局,开拓外贸版图。“别管线上多么轰轰烈烈,拖鞋销售的线上占比只有14.3%,大头还是在线下。”自有线下新零售店+代理商的模式,已经在全国铺了一张渠道网,接下来是让这张网更细密,更联动。

很多义乌当地的老炮,不管是制造商和经销商表示,都说朴西的鞋子从来没见过,年轻人在这一领域做得很好。过去,我们特别满意。不管怎样,已经赚了很多钱。我们从未想过技术研发或设备更新。现在看到年轻人这样做,发展速度太快了。

张雪飞表示: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一支队伍,活得像一个人。在这个偌大的拖鞋江湖,他和他的团队、和朴西,就以这样的方式,相互成就。对于张雪飞拖鞋创业,一年2亿营业额,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由不凡智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tmingy.com/qlxycs/16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