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成为一家超市背后的长期主义

 

11月25日,美团(股票代码:.HK)发布了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三季度美团营收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2%,调整后净利润突破12亿元。在疫情严峻形势的影响下,这一表现算得上颇为亮眼,也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过去几年,美团的业务一直处在调整状态,这次的“逆势”,被美团CEO王兴归功于零售业务。他表示,“得益于在零售行业供需两端的持续探索和创新服务,本季度美团业务量继续取得了稳健增长。”

事实上,自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宣布将公司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并首次提出“即时零售”概念开始,细心的人不难发现,“零售”这个词在王兴口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一家互联网外卖及团购起家的平台,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地用“零售”来定义自己?这背后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

“本地超市”美团

从数据看,美团第三季度的亮眼成绩的确主要仰赖核心本地业务的快速增长。财报显示,该板块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24.6%;经营溢利93亿元,同比增长.6%,经营利润率提高至20.1%。

即时配送订单数量增长至50亿笔,餐饮外卖及美团闪购业务的总订单量同比增长16.2%。尤其是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分别同比增长27.9%和62%。

诚然有疫情防控的影响,消费者不便出门,以前是“要买什么东西就去逛逛超市”,现在是“要买什么东西就在美团买”,最快30分钟的即时送达速度,甚至比去超市来回一趟更快。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美团平台SKU的日渐丰富,美团通过多种业务形态将商品零售从食品拓展至日用品、3C家电、百货等更多品类,还提供了即时配送、次日配送等多场景选择。

以前,消费者大多在点餐饮外卖时,会想到美团;现在,要在线上超市买日用品、生鲜食杂甚至订花买药,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首选美团。这意味着,不管从C端需求角度来看,还是从遵循零售的商业逻辑和规则看,美团都越来越像一家超市了。

满足即时性需求,服务本地消费者,发力生鲜食杂等日常消费品,是美团零售业务的三大特征。这与传统商超零售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本地业务优势持续释放,也为美团向零售+科技企业转型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从美团自身来说,自我评价的标准体系,也越来越趋向于零售企业的效率、服务、民生等因素。

电商互联网是流量逻辑,传统零售是效率至上。

基于这样的逻辑,美团锻造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美团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在消费者端,通过优化营销策略、精细化营运及多样化活动,有效满足更多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在商户端,迭代营销工具、简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优化经营机制,以助力商家实现更好的使用体验及更高的营运效率。

无论是在消费者端还是商户端,其核心都是“美团是否能直接或间接为消费者提供更优商品、更低价格、更好服务。”

在传统零售行业,这几年很流行一句话,“回归零售本质”,指的是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法,从商品力、供应链、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美团如今的发展势头,正契合了这一点。

传统零售向上,美团向下

事实上,传统零售企业这几年并不好过。

疫情冲击、线上流量掠夺、传统的粗放经营手法不得消费者欢心等因素,都造成了零售行业的消沉。因此,除了在线下优化经营手法,提升供应链效率之外,传统零售都在“往线上去”,将线上与线下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即时配送服务,发展零售O2O或新零售。

如沃尔玛的线上小程序、永辉的YH永辉生活+、物美的多点APP等。

这是因为传统零售的供应链优势在上游,打通了从厂家或农田到经销商,再到零售门店的链路。但商品到达门店后,只能“等消费者上门”,而多开辟线上入口,就能多一个触达消费者的渠道。

不过由于toC物流能力不足、线上平台的运营方式不够成熟等原因,传统大型超市少有自营线上平台做得好的,大多嫁接在现有电商平台上。因此,打造线上能力是传统零售的创新方向之一。

而美团的优势,恰恰在于toC物流(即配送能力),其多年来外卖业务的积累,使美团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即时配送履约服务。

因此,“零售企业美团”的拓展方向是要深入线下,深耕供应链上游,提高B端供应链效率。

美团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财报显示,美团在供应链上游的耕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发力农鲜直采、全国集采和自有品牌建设等,如持续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农产品流通,这些都是零售行业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商品力的有力手段;

丰富SKU,在选品、定价策略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让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

持续优化冷链物流并应用至更广泛的品类、试行行业领先的智能分拣系统,以更低的成本继续提升配送效率。

同时,美团也进一步释放即时物流体系的优势,在人力配送的同时,深耕自动配送领域,“双管齐下”提高确定性履约能力,让商品“更快更稳”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自动配送领域,美团是行业内最早采用无人机自动配送的企业之一,截至年11月,美团无人机配送已在5个商圈落地,航线覆盖18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万户居民服务,并且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累计订单超过10万单。

服务消费者,让零售商与美团越来越紧密

有意思的是,在传统零售向上、美团向下的过程中,双方也常常一拍即合,达成互相赋能的双赢合作。现在打开美团外送,能看到物美、家乐福、超市发等大型本土超市,都拥有美团的线上入口。

第三季度,美团闪购活跃商家及新入驻商家数量均同比增长30%。

其中,平台上苹果产品的授权经销商覆盖扩展至超过个城市,iPhone14发布当日,销量增长强劲;今年双十一更与老牌零售苏宁易购达成战略合作,全国超苏宁家门店入驻美团。

美团以数字化与即时配送能力赋能零售商家,零售品牌的流量与运营模式,也反哺给美团,双方各取所长。

可以说,美团不仅回归零售本质,并且将其作为长期战略,要线上+线下结合,深耕本地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与服务,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零售新业态。

而要提高这些,互联网烧钱换流量的逻辑是行不通的,持久而优质的消费体验才是最核心的,要达到这个目标,功夫往往要用在“后台”看不见的地方,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正如美团财报显示的,第三季度继续深入推进“零售+科技”战略,持续加大对于中国消费市场及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研发支出继续保持增长至54亿元。

如果说电商互联网的流量热闹一向肉眼可见,是“前台”的一片繁花似锦,那么美团这些用在“后台”的功夫,就要长期才能见真章。零售企业,向来会回报能坚持长期主义的公司。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tmingy.com/qlxycs/15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