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热烈的幻想丨概念设计一场思考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348345644670536&wfr=spider&for=pc

概念设计

17级视觉传达设计班课程作品展

艺术是人热烈的幻想。——《金色之名》耿雪泥塑电影短片。

···?????···

教师寄语

Teachersmessage

概念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概念设计是思考的结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考的维度,扩展思考的可能性;并通过实现作品,探讨思考结果的视觉呈现方式。

春节前的最后一堂课,约在艺术馆的课程展因疫情一拖再拖,转眼半年已过,疫情仍然未退,打算返校拍摄作品的孩子们已经在家迎来了暑假,匆匆忙线上展,虽然少了现场的空间体验和细节的揣摩,终归有一个句号。

···??···课程信息Courseinformation

概念设计是大三第一学期的最后一门课程,经过三周的学习,同学们从了解到欣赏,最后做出自己的概念设计作品。

在课程当中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从多维的角度审视设计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概念设计看起来与其他课程稍有不同,但是却引导我们思考设计的最本质。

参与对象:17级视觉传达设计班

授课时间:年6月22号~7月17号

指导教师:关国红

···??···

作品展示

Gallery

01

《一本书,一本“树”》/邵国庆、米希尔、王童杨、吴熠雪

⊙生根·力量

⊙种子·年轮·时光

⊙树皮与灯·光影·斑驳陆离

⊙岁月·年轮

⊙视频资料

主题:《一本书,一本“树”》

材料:环氧树脂、土块、石头、植物、线状小灯、一次性筷子、铅笔、棉签、麻绳

中心:通过八页内容创意表达一棵树的一生:泥土-播种-发芽-生枝-展叶-被砍伐-制成木制品。

思考:引导观众环保意识,传达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理念

02

《“背面”》/刘丹阳、崔雪、杨爽

⊙设计草图

⊙正面

⊙背面

⊙细节

主题:保护濒危物种

材料:超轻黏土、丙烯颜料、鱼钩、鱼网、鱼线

设计方法:我们以中华白鲟形象为装置的主体视觉语言;以保护稀有生物的为主题;以反对过度捕捞为切入点;采用直观的细节反差制造视觉冲突。

设计目标:通过表现过度捕捞对白鲟带来的直观伤害,力求制作强烈的视觉冲突,让观者意识到过度捕捞白鲟导致的灭绝之痛,呼吁公众善待生灵,停止过度捕捞。

调研数据:目前,共有个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名录显示,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形势严峻,有种深海硬骨鱼、16种鳐鱼被列入名录。我们国家有“中国淡水鱼之王”的中华白鲟在去年被宣布灭绝。

03

《年后的人类解剖》/刘美辰、王雪蕊、赵兆

⊙《年后的人类解剖》

作品元素:颜色和大小不一的玻璃瓶、人体仿真器官、大小不一的塑料袋

材质:玻璃罐、仿真人体器官(树脂)、塑料袋

想法: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年才能腐烂,完全降解需要0年。目前科学家已经在人体中发现了塑料微粒,人类扔给大自然的塑料最终还是回到了人类自己体内。作品通过内脏里的塑料直观的阐述着如果不注重塑料污染的环境问题,如果人类再不节制,我们的体内会沦为一个“垃圾回收站”,我们的后代也会生活在垃圾堆中。

《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们还剩下什么》

作品元素:人形雕塑造型、颜色和大小不一的塑料袋、针线。

材质:塑料、木料、丙烯、棉线

思考:未来的我们体内还剩下什么?只是塑料吗?我们想要通过我们的作品,给大家带来危机感,让大家体会到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希望大家看到我们的作品,从下一秒就开始减少产生塑料垃圾。

04

《思危》/郭煜、郝凯璐、曹立奇

⊙成品图

⊙渲染图

主题:“思危”

材料:正对镜头且目视前方的双眼照片。

中心: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隐私被窥探,个人信息被泄露。

想法:通过大量经过整理的眼睛特写照片,再加上较暗的灯光与场地的配合。观者置于场地之间,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被陌生人注视所带来的不舒适感,这种感觉即在网上被“网友”窥探隐私的“我”。

05

《回家》/卢辉玥、张欣颖、杨添翼

⊙《回家》的故事

⊙《回家》装置制作过程

⊙《回家》建模

主题:拒绝动物表演,让动物回到自己的家园

材料:玻璃、光、声音、铁杆、幕布

设计语言:被撞裂的玻璃水箱、海洋蓝色灯光、虎鲸叫声

中心:模拟海洋馆的场景,表现破碎的玻璃和虎鲸孤独的叫声,展示海洋动物渴望回到海洋而一次次撞击厚厚的水族馆玻璃的场景。

思考:呼吁大家关爱这些“表演者”,让虎鲸回家。

《解救》

⊙《解救》制作过程

⊙《解救》细节图

⊙《解救》操作视频

主题:珍惜保护濒危动物,拒绝一切捕杀行为

材料:麻绳、白板

设计语言:撕扯麻绳(解救)、交互、视频

中心:保护濒危动物是每一个人应该要做的事情

思考:你的不经意的小行为,可以为它做一件伟大的事儿。

06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侯灵珂、汪爱莲、张云邱

⊙制作过程

⊙完整图

⊙细节图

主题: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材料:铁丝、纸张、塑料玩具、胶水红色颜料、喷漆

思考: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先知》

我们的主题以此而来,用脐带与锁链结合,隐喻父母以爱之名义,控制限制孩子成长的可能,“家庭中沉重愚昧的爱”,是我们想提出的质疑和反思。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语言的不确定性,这一点虽可惜,但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开始思考立意与视觉语言之间的矛盾性。作品虽未达到预想的目标,而过程却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许这才是圆满。

07

《“困倦”》/刘畅、沈玮璇、徐子涵

⊙成品图

⊙制作过程

⊙合影

主题:“困倦”

材料:石塑粘土、铁丝、锡箔纸等。

中心:希望从最基本的生理感觉作为切入点,通过制作小塑像将其表现出来。虽然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情景,但我们希望从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的状态来引起观众的感同身受,因为我们相信越简洁、越稀疏平常的概念越容易被忽略,却又最容易引起共鸣。

08

《囚婚》/郭颖、杨子墨、庞婷

⊙设计灵感来源

⊙整体图

⊙细节图

主题:囚婚

材料:卡纸、雾面纸、绷带、棉线

中心: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并构建经历了童婚的女孩的形象,反应出她们的生存困境,展现出这背后的社会问题。

思考:呼吁社会保护儿童,让他们体面、快乐、有尊严的成长,享受一个孩子应有的受教育、被关爱、被尊重的权利。

调研数据: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未满18岁的女孩子由家里做主嫁作人妇。“童养媳”这种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的社会阶级都存在着。那些结婚过早的女孩通常都不会继续接受教育。未满18岁分娩女子的死亡率和婴儿的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未满18岁的女孩子由家里做主嫁作人妇。

?撰稿:刘美辰

?海报:刘丹阳

?本期编辑:杨爽、李天斯

?审核:程九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tmingy.com/qlxyys/14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