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零售市场 >> 零售价格的悖论

零售价格的悖论

 

究竟怎么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家有良心的零售企业?是要把价格放到最低,给予老百姓最大的经济实惠么?当然这是一方面,但绝对不是全部。

商品从生产到渠道再到终端直至辗转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是多方参与分切售价和成本之间利润差的过程。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分享经济。有人看到了不同级别的销售商层层加码,但很少有人去在意这些中间渠道的人付出了什么。在经济环境紧缩,渠道广,价格透明化的今天,各个环节都想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势必要打破曾经这种分配机制的平衡。于是大家越过了曾经的中间环境,向更上一层或者是下一层去靠拢。于是直供和直销出现了。可消费者真的得到最低的价格,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了么?不见得。

这就是价格的悖论。多数企业历尽辗转,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努力但都收效甚微。本质上就是没有理清楚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实现,谁来主导,权责划分,相应的政策支持,也就是顶层设计。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垄断已经是不可能,所以任何领域都有同质化的竞争存在,如果一味的考虑价格维度,顾客也并不一定会买账。消费者永远会站在自己作为甲方的立场来考虑,他们不会认为你只赚取微乎其微的利润,更不会相信你是在赔本赚吆喝。比如一款产品,同样进价五块,别人卖十块钱,你卖九块钱,以牺牲掉一块钱利润的前提和别人打价格战,那怎么阻止别人把售价订到八块钱反过来打你呢?所以,这只是相对的利润,只有当别人进价五块钱,你的进价是四块前的时候,这一块钱,才是绝对的利润。所以,竞争来袭,不要恐慌,也不要盲目跟价,稳住自己的心,先去优化供应链。

另一方面来说,企业天生就是逐利的,也可以说创造利润才是企业组织存在的根本目的。要求发展,首先要生存下去。维护好自己基础的收入项,以项目管理的思维去开拓新的生意机会点。供应链条的发展是从多功能发展到专业化,产,销,采,配分工明确。回到上一段文字讲的内容,消费者为商品买单,买的不仅仅是商品。他们的潜意识里是买到的还有甲方身份,配套的服务,完善的售后等。所以,除了成本之外,还有非常多的维度来决定价格。比如,商家在后台所投入的物流,人员,租金等。而这些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满意的体验,反过来也会成为让价格看起来合理的因素,也是消费者乐意为此买单的原因。

如果商品同质化,那就去优化商品结构,倘若不能,那就提高附加服务让它变得差异化,以此来为其增值。价格不是绝对的参考项,消费者买的是商品,商家卖的是价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tmingy.com/qlxyyf/15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