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想说退休不容易,谁让我是老干妈
在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一说老干妈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红色玻璃瓶不知道伴随了多少人的四季三餐。
每一瓶老干妈的红色瓶身上,除了老干妈三个字,最醒目的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头像。头像下方还印有个名字,看到这,很多人这才知道老干妈原来叫陶华碧。
陶华碧年近50才创业,当年为了让别人知道这是她陶华碧的辣椒酱,专门拍了一张自己的头像照放在瓶子上。这一放就是25年。
现在她早已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但陶华碧却还不能安心退休。
为什么?被称为“国民女神”的她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
你再想一想,你又有多久没有吃过老干妈了?
01:半辈子的苦变成了辣酱年11月,贵阳的冬天湿冷无比。司机老张终于等到自己的货车被装满,此时的收音机里,主持人正说着人类社会将要面临的千年虫危机。
“什么千年虫,千年虫来了还不是一样要吃辣椒酱”老张嘟囔了一句,一脚油门驶出了拥挤的厂门口。
52岁的陶华碧挥了挥被货车带起的灰尘,此刻站在自家厂门口的她,正看着天南海北到厂里排队拉货的大货车。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才3年时间,自己的辣酱竟然这么受欢迎。
被苦难的生活压了大半辈子,现在的她终于可以不愁钱的滋味了。
员工在一天天增加,厂房在一天天扩建,老干妈的规模日益壮大。
年,老干妈的年销量已经突破了10亿元大关。
但对陶华碧来说,虽然不用为自家辣椒酱的销路发愁,但马上就60岁的她,已经日益感觉到自己精力的不济。
好在陶华碧还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李贵山成了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帮着自己的母亲打理公司。
老干妈辣椒酱生意其实很简单。
买辣椒、剁辣椒、装瓶出厂。
李贵山接手的时候,公司已经走上正轨,李贵山自然不能体会到自己母亲创业初期的艰辛。
陶华碧刚开始办厂,连个像样的玻璃瓶都没有。她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贵阳二玻,想请对方为自己的辣椒酱生产玻璃瓶。但当时财大气粗的国企玻璃厂怎么肯为这样一个小作坊定制呢?
陶华碧软硬兼施,耗在厂子里不肯走。最终贵阳二玻没有办法,让她每天从厂子里拎走几十个瓶子去用,老干妈辣酱才有了最初的包装。
就是这样起步艰难而且简单的生意,却让陶华碧赚到了大钱。
一瓶老干妈做成了几十亿的大生意,老干妈辣酱不仅走出了贵州,卖到了全国,还跟随着众多的中国学子和游客走遍了全世界。
但陶华碧并没有因为生意好就飘飘然,反而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自己的厂里。
曾经有人问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
她回答得很朴素,企业我带不走,这块招牌我也拿不走,我这么拼命搞,就是在给员工打工!拼出来的未来就是属于所有员工的。
也许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实在太苦了陶华碧希望自己的员工都能过上好日子。
26岁时,陶华碧的丈夫就因病离世,留下她独自拉扯两个儿子艰难度日。
孤儿寡母的日子一晃过了16年,儿子们都长大成人了,为了贴补家用,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自己拾来砖块起了间小屋子卖起了素粉,取名为实惠饭店。
素粉是贵州当地的传统小吃,陶华碧卖的素粉别家店卖的并没有什么大不同,再加上位置一般,所以刚开始生意很一般。
好在实惠饭店旁边有家小学,常常有学生过来吃粉。陶华碧对待这些小客人,就像对待亲生的孩子一样。
学生们的衣服破了,她帮忙补上。学生偶尔一顿两顿地给不起饭钱,她也不催人家要。
就这样,学生们跟陶华碧熟了之后,就一口一个叫“干妈”。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知道有一个卖素粉的慷慨老干妈。
别的素粉店只有胡椒,味精,酱油等调料,但陶华碧却自己手工做了七八种辣酱,一碗平平无奇的素粉就立刻变得滋味十足。
靠着这辣酱,老干妈陶华碧的日子开始慢慢好了起来。
年贵阳修起了环城公路,实惠饭店因为靠着主干道,很多过路的货车司机常常来小店里。
一来二去,货车司机都知道这个实惠饭店辣酱非常好吃。老干妈的辣酱在整个贵州小有名气。
陶华碧有了做大的想法,年夏天,老干妈的辣酱加工厂就这样开业了。
这一年陶华碧已经49岁了。
02:一手打下的辣酱江山老干娘成了辣酱加工厂厂长,但她也并不懂怎么销售。
装好罐之后,陶华碧就用小篮子拎着,逐个敲开各个饭店和食堂的大门,一家家地推销。
她向别人承诺,辣酱卖不出去,就不收钱,可以随时退回来。
当年为了让别人知道这是她陶华碧的辣酱,她专门拍了一张自己的头像照放在瓶子上。
有味道做保障,短短几天下来,老干妈辣酱就打开了销路。
每一瓶辣酱都由工人亲手剁出来,辣椒沫子一不注意就会溅到了眼睛里,辣得人眼泪泪流,新来的工人们纷纷诉苦,有点要撂挑子不干的意思。
陶华碧不懂什么用人之道,就走上前亲自剁起了辣椒,一边剁椒还回头跟工人讲:“看看,像我这样当苹果切,不就不辣了?”
在年之前,老干妈的每一瓶辣椒酱都是靠工人手工剁出来的。
年也是老干妈辉煌的一年。这一年,每天辣酱销量就有万瓶,瓶身连起来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圈。
看着老干妈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67岁的陶华碧准备退休了,毕竟她已经为两个儿子——李贵山和李妙行,打下了一片偌大的江山。
但是她不会想到,自己还会有再出山的一天。
大儿子李贵山在公司已经快10年了,虽然他帮着母亲把老干妈从作坊一点点做成了一家现代公司,但是母子之间的矛盾却早就滋生了。
在陶华碧的规划里,大儿子管市场和销路,小儿子管工厂和生产,这样的组合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大儿子首先就不让她省心,李贵山自己做过投资,跟辛辛苦苦卖辣酱相比,投资显然来钱更容易。他还经常跟自己老妈吹风,要鼓动老干妈上市。
偏偏陶华碧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按照她自己的说法,“上市就是骗钱”。
上市不成,李贵山顶着老干妈的名号搞起了房地产,结果在昆明的楼盘因为资金链断裂搞出了烂尾盘,业主欲哭无泪组团申冤,最后官司还打到了最高院。
最后陶华碧都不得不站出来出来撇清关系:“这是李贵山个人行为,与老干妈无关。”
但老干妈就此开始蒙上了负面新闻的阴影。
03: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大儿子“不成器”,陶华碧自然选择了听话老实的二儿子。年,陶华碧将自己最后1%的股份转给了小儿子李妙行,只继续担任法人的身份。
拿着51%股份的小儿子李妙行成为了老干妈的掌舵人。相比于大哥对投资的痴迷,李妙行全身心投入到家族企业的运营中。
新掌门李妙行一上任就做出了两个大动作:一是裁员和引进机器设备替代人工。二是用河南辣椒代替贵州当地辣椒。
李李妙行的做法其实很有针对性,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当时一罐老干妈辣酱的零售价是八九块钱。而老干妈的零售价一直是行业的“红线”。面对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以及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一瓶只赚8分钱的老干妈,利润正在不断被吞噬。
但李妙行没有料到的是,从手工生产换到机械生产,换上不同地区的辣椒出来的味道,客户是能吃出来的。
李妙兴接手公司几年时间,老干妈的营业收入一路下滑。
年8月,老干妈生产厂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平方米。
作为国内知名企业,老干妈着火在网络上受到广泛
|